瞭望 | 医工交叉临床创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专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吕毅( 二 )


西安交通大学提出学校事业发展“双一流建设”“一体两翼”的总体发展思路 , 在传统“机动电”(机械、能动、电气)重点学科发展的基础上 , 把生命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两翼 , 共同推动“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 。 同时 , 更进一步明确了医学交叉强质的发展战略路径 , 强调要在新医科、“双一流”目标要求下 , 切实建设好国家医学中心的国家级平台 。
西安交大一附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强大的理工科实力 , 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医工交叉的基础 。 创新工作非常艰苦 , 要有坐冷板凳的韧劲 , 要耐得住寂寞 , 能作为、敢担当、不浮躁、不急功近利 。 在“西迁精神”指引下 , 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 。
瞄准临床痛点以医工交叉推动医学创新
《瞭望》:你一直倡导医工交叉临床创新 , 医院在医工交叉方面的优势是如何形成的?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果?
吕毅:医工交叉的技术创新 , 原动力应该从临床一线来挖掘 , 才能更好把握和解决临床的痛点、堵点 。 在医工结合助力外科技术创新这条道路上 , 我带领团队已坚定走了近20年 。 2010年 , 我们在医院创建了医工交叉外科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外科梦工场” , 希望它能成为更多外科医生实现梦想的舞台 。 多年来 , 平台依托西安交大强大的理工科实力 , 大力开展医工交叉研究 , 取得丰硕成果 。
我们在国际上提出磁外科学概念 ,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 磁外科领域有了长足发展进步 , 自主创建的磁吻合、磁锚定、磁导航、磁悬浮、磁示踪和磁驱动六大技术体系正式成立 , 为磁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 。 磁外科团队致力于研发和推广微创条件下消化道重建的磁力吻合器械及磁胶融合快速大血管吻合装置 , 推进腹腔镜大器官移植和腹部恶性肿瘤联合大血管切除技术;研发磁锚定设备 , 提升手术视野暴露质量 , 优化微创手术操作;研发院前躯干及肢体磁力固定、术中血流磁阻断的集束磁性装备 , 提高危重复合伤救治效果 。 以肝移植手术为例 , 使用磁外科医疗器械能缩短70%左右的“无肝期”时间 , 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减少治疗相关医疗费用 。 我们希望通过一套组合拳 , 开发一系列用于外科技术创新、疑难危重疾病救治的磁性新器械及装备 , 并建立相关标准 , 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此外 , 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的“IRETA数字化肿瘤精准消融治疗系统” , 基于新一代脉冲电场消融技术 , 通过结合内镜、介入等微创治疗手段 , 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经自然腔道脉冲电场消融理念和完整解决方案 , 有效突破传统热消融技术在腔内消融应用存在的局限 。 主要应用于食管、胃肠黏膜病变(包括癌前病变、早癌)以及胆管、胰管内恶性肿瘤的局部消融治疗 , 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呼吸、泌尿、妇产等领域 , 为黏膜病变、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微创物理治疗解决方案 。
《瞭望》:医院在医工交叉推动医学事业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和保障?
吕毅:一花独放不是春 , 百花齐放春满园 。 我们依托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和科研力量 , 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多方位交叉合作 , 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创造大成果 , 探索解决医疗行业重大问题 , 实现重大医疗技术突破 ,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
我们构筑产学研医一体化创新研究平台 , 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MED-X研究院为载体 , 整合多方资源 , 建设集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转化、医学交叉融合为一体的创新科研平台 , 形成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