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24小时守护生命不停歇

新春走基层丨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 , 24小时守护生命不停歇
“大夫 , 快救救我妈妈!”23时 , 一名30多岁的男子背着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 冲进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院区急诊大厅 , 分诊护士迅速推来平车将患者推进复苏室 。 “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颈动脉无搏动......快!心肺复苏!”一瞬间 , 当班医护人员立即投入抢救 , 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呼吸机……紧急抢救10分钟后 , 患者大动脉搏动恢复 , 意识有所恢复 。 医护人员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 , 继续投入心肺脑复苏的治疗 。
新春走基层丨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24小时守护生命不停歇
文章图片
▲急诊科当班医护人员立即投入抢救
在急诊科 , 像这样疾风骤雨般地抢救随时可能发生 。 作为医院面向社会面与广大患者的第一窗口 , 急诊科是救治危重患者的第一道防线 , 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 。 所以 , 这里也被称为“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 无论风雨彩虹 , 急诊科总是24小时“不打烊” , 365天全天候“营业” 。 新春期间 , 也不例外 。
新春走基层丨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24小时守护生命不停歇
文章图片
▲急诊科的忙碌24小时不停歇
去年12月中下旬 , 随着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的到来 , 大量患者涌入急诊科 , 抢救难度与感染风险骤增 。 “我能行!我能上!”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 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院区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科室主任王伟和护士长郑晶的带领下 , 主动承担任务 , 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 。 如果因为自身感染发热难受实在无法坚持 , 就只调休一天 , 随后立即返回岗位 。
为了解决危重症患者住院床位问题 , 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院区急诊科紧急成立了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工作小组 , 开放床位 , 尽可能满足危重症患者的就诊需求 。 “大到医护协作、小到物品定位 , 从流程规范 , 到患者的吃喝拉撒 , 我们都会负责 。 看着患者从死亡线上被一点点拉回 , 从昏迷到渐渐清醒 , 从胃管注食到自己吞咽 , 从呼吸机辅助呼吸到鼻导管吸氧 , 那种喜悦之情是其他事情很难比拟的 。 ”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院区急诊科护士长郑晶说 。
在紧张忙碌的急诊科 , 一句患者的肯定 , 就是急诊人最温柔的安慰剂 。 “谢谢叔叔给我包扎伤口那么温柔 , 缝合伤口也很温柔 , 你们是最棒的 。 ”急诊医生辛冬雷一直留着一张小纸条 , 那是一位头面部外伤的小朋友送给他的礼物 。 “上面写了几句感谢和祝福的话 , 这是患者对我们医生最好的关爱 。 ”除了患者的理解 , 同事们并肩作战的相互扶持 , 也是辛冬雷在急诊科坚守的坚强后盾 。 “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 我们的背后是医院 。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岗位、守护生命 。 ”
新春走基层丨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24小时守护生命不停歇
文章图片
▲一位小患者送给医生辛冬雷的感谢纸条
深夜里的急诊抢救室总是灯火通明——
急诊诊疗区 , 不断有患者和家属前来 , 医生和护士一路小跑来回穿梭着;
外科诊室 , 观片灯上的X光片黑白交错 , 轮椅上的患者左腿戴着保护支具 , 听医生安排下一步治疗;
“王大夫 , 处置室有一名头皮裂伤患者 , 出血较多 , 生命体征目前平稳 。 ”分诊护士通知医生后 , 医生迅速开好骨折患者住院证交给护士 , 便匆匆去清创室为患者处置伤口;
内科诊室 , 一名中年男性前来问诊 , 捂着肚子直喊疼 。 “绞痛吗?是不是一阵一阵的疼?有没有心慌?拉肚子吗?以前有什么基础疾病?用药有过敏吗?……”分诊护士一边仔细询问 , 一边给他测量生命体征 , 同时叮嘱患者“不要紧张 , 医生马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