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肿痛|别忙着祛湿呐,先分清寒湿和湿热再说

咽喉肿痛|别忙着祛湿呐,先分清寒湿和湿热再说

文章图片

咽喉肿痛|别忙着祛湿呐,先分清寒湿和湿热再说

文章图片

咽喉肿痛|别忙着祛湿呐,先分清寒湿和湿热再说

文章图片

有人这么形容夏天:天阳下迫 , 地气上蒸 , 一个说的是热 , 一个说的是湿 , 听着就让人喘不过气儿来 , 带得不少人头昏身重、舌苔厚腻 , 甚至早起攥攥拳头 , 都有种握不紧的感觉……

湿漉漉的夏天更容易加重体内的湿气 , 所以湿人们现在很忙碌 , 而各种祛湿茶、祛湿贴啥的也在加紧吆喝 。 多年前 , 咱也曾迷恋过红豆煮薏米 , 结果被北中医的一位主任好顿数落:你也不瞅瞅你这啥体质?寒湿 , 作呐?!
用“湿”字组词 , 寒湿、风湿、暑湿、湿热、湿冷、湿淋淋…… , 而存在体内的湿气 , 也主要分成了两大阵营 , 湿热、寒湿 , 也有些人两者夹杂 , 它们症状表现不一样 , 处理方法自然也不能一个样 。
一般来说 , 湿热多与吃有关 , 简而言之就是吃得太好了 , 肥甘厚腻 , 生冷不忌 , 再喜欢喝几口儿 , 伤了脾胃 , 运化不了湿气 , 湿阻日久 , 化热了 。 其他的原因嘛 , 和情绪不佳、所处环境潮湿等也有关 。
至于寒湿 , 有外感 , 来自外界的寒邪湿邪 , 也有内生 , 脾肾阳虚导致寒湿停驻 。

都是湿 , 怎么区分?可以先看看舌头 , 虽然舌苔都挺厚 , 但细看还是有区别的 , 湿热的舌舌苔黄 , 舌体红 , 寒湿的舌边上一圈齿痕重 , 舌苔白 , 舌体也发白 。
其次呢 , 看看便便 , 虽然两者都容易拉肚子 , 但湿热的人腹泻和便秘常常交替进行 , 拉肚子时也是迅猛无比 , 不腹泻时便便则比较黏马桶;而寒湿的人呢 , 寒凉之物吃了拉 , 吃得油腻了也会拉 , 小腹一摸凉凉的 。
除了大便 , 湿热和寒湿之人的小便也不大一样 , 湿热的人尿液比较黄 , 味道也大 , 而寒湿的人小便看上去很清 , 也没有什么味道 , 但夜里也容易起夜 。
再有就是看脸 , 一个人看上去很油腻 , 那很可能是湿热的人 , 头发一天不洗就出油 , 脸上也油光光的 , 还带着一脸痘儿;而寒湿的人呢 , 容易长斑 , 面色青白看着冷冷的 。
如果是女生 , 湿热和寒湿在白带上的表现也很不一样 , 湿热的女生往往白带发黄 , 稠 , 味道也大;而寒湿的女生白带很清 , 稀薄 , 味道小 , 曾经一个寒湿很重的朋友说就像水一样 。

有人说体内的湿气像极了南方的天气 , 湿热之人感觉像是南方的夏天 , 而寒湿之人就是被魔法攻击的南方的冬天 。
无论寒湿还是湿热 , 即使是夏天 , 都要少吃寒油腻之物 , 让脾负担小一点儿;此外就是运动 , 无论寒热 , 运动都是祛湿不可替代的好办法 , 夏天不宜剧烈运动 , 但快走、慢跑见见汗总还是需要的 。
再有就是空调了 , 这主要是对湿热说的 , 寒湿的人往往空调用得少 , 而湿热的人恨不能开到十六度!不能正常出汗已经成了现在很多人的大问题 , 毛孔处于失业状态 , 湿气就更不愿意出去啦 。
“脉沉迟而濡 , 身无热 , 但吐泻 , 口不渴 , 小水清利 , 身痛重著 , 或手足疼痛者 , 为寒湿 , 宜分渗兼温中 , 胃苓汤加炮姜、木瓜 , 重者 , 加附子” , 这说的就是寒湿 , 也是比较难祛的 。 寒凉食物尽量不吃 , 苦瓜、西瓜等虽然应季 , 但也要适量 , 多吃温热的比如羊肉、牛肉、山药、茯苓等 , 做菜时不妨多用些陈皮、桂皮、花椒 , 还可以适当吃些辛辣的如生姜、大蒜、辣椒来帮助祛寒 。 此外 , 酒也要少喝 , 尤其是冰镇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