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 春节嗨吃嗨玩,这件事千万要警惕!

您“阳过”了吗?“阳康”了吗?这已经成为近期大家与亲朋好友联系时最高频的问候语 。 马上就要过年了 , 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 , 当然少不了各种聚餐 , 亲朋好友的聚会多了 , 也免不了在外用餐应酬、大吃大喝 。 在此 , 小编得提醒大家 , 开心聚餐时 , 也务必小心一种“吃”出来的肝病——戊型肝炎 。
“吃出来的肝炎”
消化道是戊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较于大众所熟知的乙肝、丙肝等疾病 , 戊肝似乎是病毒性肝炎中的“小透明” 。 大众对于戊肝知之甚少 , 甚至部分患者在罹患戊型肝炎后仍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 。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 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 传播途径与甲肝相似 , 都是“吃出来的肝炎” , 主要为粪-口途径 。 戊型肝炎病人将带病毒的粪便排泄到体外 , 污染了水源、食物及各种用具 , 当人们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物品之后 , 病毒就可能通过口腔进入人体 。
@云南人 春节嗨吃嗨玩,这件事千万要警惕!
文章图片
@云南人 春节嗨吃嗨玩,这件事千万要警惕!】春节来临 , 云南人的年夜饭或聚餐的餐桌上 , 难免会出现鱼、虾等海鲜 , 以及红肉、剁生、生皮等生猪肉 , 而这也正给了病毒传播的可乘之机 。 据介绍 , 蛤、牡蛎、贝类、蟹等水产品可以携带戊型肝炎病毒 , 如生吃或未煮熟的海鲜 , 也容易造成感染 。 除人之外 , 一些家养的动物也可以感染戊型肝炎 , 如猪、牛、羊、鸡、狗等十余种动物都能感染 , 其中猪的感染率非常高 , 食用未煮熟的动物肉或肝脏等都可以感染 。
冬春之季是戊型肝炎高发季节
感染率和死亡率超过甲型肝炎
感染戊型肝炎后 , 一般发病急 , 通常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 伴有厌食、恶心、呕吐、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 , 还会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尿黄现象 , 少数患者可进展为严重肝功能损伤 , 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 。 值得注意的是 , 冬春之季 , 尤其是春节前后是急性肝炎(戊肝)的高发季节 , 春节期间胡吃海喝 , 小心戊型肝炎找上门!
@云南人 春节嗨吃嗨玩,这件事千万要警惕!
文章图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新发戊肝感染 , 其中330万患者出现了肝炎症状 。 戊型肝炎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流行 , 在中国近年来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率也呈上升趋势 。 2021年 , 中国报告戊型肝炎患病人数约2.6万 , 发病及死亡率均占所有肝炎的2% , 感染率和死亡率已经超过甲型肝炎 。 2021年戊型肝炎发病率约1.84/10万人 , 远高于2004年的1.27/10万人 。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发布
预防第一 , 及时接种疫苗
1月6日 ,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在厦门正式召开 , 新版《共识》正式官宣 , 自此开启了戊型肝炎防治新篇章 。 该《共识》汇聚全国90位知名临床、疾控专家和中青年菁英 , 追根溯源探索戊型肝炎防治新体系 。
@云南人 春节嗨吃嗨玩,这件事千万要警惕!
文章图片
《共识》指出 , 戊型肝炎多呈自限性 , 因此 , 广大民众往往不愿意了解 。 但戊型肝炎也并非均呈自限性 , 部分患者感染后仍可能导致重型戊型肝炎、肝衰竭等严重后果 ,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 《共识》推荐戊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及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的人群(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接种HEV疫苗 。 《共识》强调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能有效预防戊型肝炎 , 且预防效果持久 。
我国自行研发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宁?(大肠埃希菌)于2012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 , 迄今为止已上市十周年 , 是至今全球正式批准的唯一戊型肝炎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