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易被人忽略的疾病——舌癌( 三 )



长时间接触放射性刺激的人群
长时间、大剂量接触放射线的人 , 如研究放射线的工作人员或做放射线探测人员 , 舌癌发病率会有所增加 。
长期嚼槟榔的人群
相关资料显示 , 长期嚼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群的20倍 , 由于近年来嚼槟榔的人数增加 , 口腔癌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 。 早在2003年的时候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果和槟榔咀嚼块列入黑名单 , 与黄曲霉素、甲醛、酒精、烟草等共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 槟榔作为一类致癌物 , 其所含的槟榔碱、鞣质和亚硝胺等物质所引起的化学性刺激和槟榔粗纤维导致的机械性刺激会对口腔黏膜 , 包括舌部黏膜造成危害 。
槟榔添加物中含有大量的石灰成分 , 石灰会促进槟榔中某些物质的去质化作用 。 由于石灰等物质的长期刺激作用 , 会导致口腔黏膜发炎 , 黏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 口腔内的生物碱及亚硝基胺化产物与发炎的细胞相互作用 , 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和黏膜白斑的发生 。

大量研究证实 , 某些口腔黏膜病与长期咀嚼槟榔有密切关系 , 长期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性病变和口腔黏膜白斑等疾病 。 其中 , 口腔黏膜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 , 好发于舌部 , 与舌癌的发生相关 。
四、舌癌如何分期?
目前 , 舌癌分期的方法主要为TNM分期法 , 这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共同使用的分期系统 。 TNM分期法是描述舌癌浸润深度、区域累及范围、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情况 , 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分期系统 。
T分级与舌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呈负相关 , T分级越低舌癌预后效果越好 , T分级越高舌癌预后效果越差 。
根据TNM分期法的不同组合 , 可以将舌癌分为0-IV分期 。 舌癌的最大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及包膜受侵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癌肿侵犯范围(包括舌外肌、下颌骨、翼板、翼内外肌、上颌窦、颈内动脉、颅底等)是TNM分期的主要因素 。
●T1期:肿瘤大小<2cm , 属于Ⅰ期 , 为早期舌癌;
●T2期:肿瘤大小为2-4cm , 属于Ⅱ期 , 为中期舌癌;
●T3期:肿瘤大小为>4cm , 属于Ⅲ期 , 为晚期舌癌;
●T4期:属于Ⅳ期 , 包括T4a(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T4b(肿瘤侵犯翼外肌、翼板、鼻咽侧壁、或颅底或包绕颈动脉) 。
但是 , 如果患者病灶<2cm , 但出现1个淋巴结转移 , 也属于晚期舌癌 。
2018年版NCCN口腔与口咽癌指南提出了第8版头颈肿瘤TNM分期新的变化 , 如原发肿瘤侵袭深度(DOI)、淋巴结包膜外扩展(ENE)、人乳头瘤病毒(HPV)等指标用于新的分期中 。 当肿瘤≤2cm时 , DOI≤5mm才属于T1 , 如果5mm<DOI≤10mm则属于T2;当肿瘤2cm<肿瘤≤4cm时 , 5mm<DOI≤10mm才属于T2 , DOI>10mm则属于T3 。

五、舌癌应如何治疗?
在恶性肿瘤中 , 舌癌较常见 , 其恶性程度高 , 浸润性强 , 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 。 因此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舌癌的关键 ,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或中西医综合治疗等治疗方法 。 一般情况下 , 手术是舌癌的主要方法 , 早、中期舌癌患者可单纯采用手术治疗 , 如果是晚期舌癌患者应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 对于舌癌的治疗 , 综合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早期舌癌即0-II期一般可采取单一治疗方法 , 以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作为首选 。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是晚期即III-IV期舌癌的治疗方法 , 可以控制局部和区域复发率 , 提高总体生存率 。 舌癌的分期决定了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术后功能重建方式的选择 , 也与舌功能恢复关系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