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球|古代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手足无措了数百年,靠这一方法得救!

古代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手足无措了数百年,靠这一方法得救!
古代因为生产能力差,民间识字率低等原因,大多数人压根不需要长期凝视近处物体,而且各种户外活动让他们的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在根源上就防止了近视的发生。但是世界上的人多了,自然而然有那么几个倒霉蛋,像绣娘、裁缝、学者、官员,他们或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或因为优越的家庭条件,患上近视眼的概率依旧不低。



孙云球|古代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手足无措了数百年,靠这一方法得救!
文章插图
像是在南宋时期的《石林燕话》中就有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等到明朝更是有人作了一首打油诗,专门用来嘲笑得了近视的书生说是:“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这些典故说明古人早就有了“近视”这个概念,但也反映了古人在近视治疗上的无计可施。要知道历史上,人们最早认为近视是因为读书人意志动摇而产生的,需要更加集中精力地苦读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为此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就有一道名为“定志丸”的方子,用来治疗近视、健忘和读书不专心。结果得了近视的书生,近视加重,这才弄明白近视是一种生理疾病而非心理暗示。



孙云球|古代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手足无措了数百年,靠这一方法得救!
文章插图
同时期的西方人拿近视也是毫无办法,反倒是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地区,因为继承了大量原本属于希腊的科学和文化,在眼科的研究上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等到中世纪盛期,意大利半岛与阿拉伯地区商业交流频繁,眼科知识逐渐传到欧洲,这时的欧洲人才意识到人眼是一个光学系统,针对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透镜改变光路。终于在12世纪左右,一个不知名的的意大利工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副能够佩戴的眼镜,并把它推广开来,等到13世纪时期,眼镜就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在威尼斯都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眼镜行会。



孙云球|古代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手足无措了数百年,靠这一方法得救!
文章插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制作凹透镜要比制作凸透镜困难得多,所以13世纪到14世纪的眼镜全都用来缓解老花眼,直到1451年,人们才发明了能够矫正近视眼的眼镜,并在15 世纪经海路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人叫做“叆叇”。万历年间的《留青日扎》中就有记载“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孙云球|古代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手足无措了数百年,靠这一方法得救!
文章插图
孙云球|古代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手足无措了数百年,靠这一方法得救!】等到16世纪,眼镜在中国就已经不稀奇了,明末有个叫孙云球的人,在钻研了利玛窦等传教士引入的欧洲光学知识后,能根据患者的视力状况磨制不同度数的老花镜和近视镜。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的制作眼镜的经验编成一部《镜史》,里面除了有近视镜、老花镜以外,还有万花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制作心得。受近视困扰数百年的古人,这才找到了真正能够脱离苦海的办法——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