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各地方年夜饭,有木有?

北京——四四见底的大家风范
在家境富裕 , 规矩严格的大户人家 , 最为传统的老北京年夜饭是“四四见底”的席面 , 包括四凉四热四荤四汤 , 彩头上取一个四平八稳的寓意 。
席中的菜式都是固定下来的:四凉(芥末墩、炸咯吱、豆酱、五彩花生米) , 四热炒(红烧鲤鱼、葱烧海参、清炒虾仁、烩鱿鱼菜) , 四肉菜(米粉肉、干炸丸子、红焖肘子、烧羊肉) , 四汤菜(烩三鲜、奶汤干丝、玉米全烩、八宝涮锅) 。
旧时年夜饭通常从下午6点开始 , 一直持续到12点 。开饭前要先点上一挂鞭才能把饭菜上桌 。这一天吃的年糕 , 要叫“步步高” , 酒水被称作“长流水” , 连米饭都要用黄白两种做成“金银米”。
对于一般的平头百姓来说 , 只有饺子是年夜饭中最为重要的 。富裕的人家 , 要单包素馅饺子来敬神 , 自家吃的则是肉馅 , 穷人则是菜肉混合 , 但有肉、有菜也取了很好的寓意——“有财” 。剁馅的时候全家参与 , 每个人都要“剁小人” , 寓意保平安 。在老规矩里 , 饺子不能全部煮完 , 初一时要吃除夕没煮完的 , 讨个吉庆有余 。
四四席的菜式 , 普通人家常见的有芥末墩、豆酱、红烧鲤鱼 。豆酱类似于肉皮冻 , 以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红烧鱼则一定强调要用鲤鱼 , 意味着鲤鱼跃龙门 。
上海——精致的正经场面
上海人平日生活的精致 , 到了除夕夜 , 自然要隆重、正经操办 。几道经典的本帮菜 , 在这时候必然要站出来撑场面 。
首先要提的必须是红烧肉 。每个上海家庭都会做红烧肉 , 每个会做红烧肉的家庭都有自己的配料 , 有着自家的标志性味道 , 若是年夜饭上没有了它 , 上哪去找家的感觉呢?不过上海的红烧肉 , 不是北方的熬糖 , 上色主要靠酱油 , 但也有放糖熬的步骤 , 而且糖的品种和比例都很重要 , 根据各家口味不同 , 或甜或淡 。
八宝葫芦鸭算是比较老又比较讲技术的一道 , 1887年重修出版的《沪游杂记·酒馆》记载 , “八宝鸭”一菜 , 当时是上海苏帮菜馆的名菜 , 它取用肉鸭拆出骨架 , 盛入馅心蒸制 。30年代中期 , 老板店根据一位顾客的建议 , 前往大鸿运酒家购置了“八宝鸭”回来研究仿制 , 在操作上与苏帮略有不同 , 并重用火功烹制 。他们取用光鸭不出骨 , 配以栗子、肫肝、火腿等八种辅料 , 上笼蒸酥 。鸭子被填的鼓鼓的 , 腰上一系 , 就成了可人的葫芦形 。
另一道菜是全家福 。这道菜真是长着一副令人觉得美好幸福的样子 , 每到除夕 , 这都是家庭主妇们最需要费功夫的菜式 。大大一个砂锅 , 里面有鱼丸、咸肉等各种食材 , 根据各家的喜好可以随意加 , 唯独有一样是不管怎样都要有的 , 这就是蛋饺 。裹着浓香的馅儿 , 吸收着砂锅中的汤汁 , 热气腾腾 , 鲜美异常 。
东北——粗犷之外的地道之风
东北人的饭菜看上去很“粗犷” , 但他们对年夜饭的要求却非常高 , 鸡、鱼、排骨和肘子这“四大件”不能缺少 , 因为少了其中任何一件都是不地道、不东北 。小鸡炖蘑菇、大烩菜、红烧鲤鱼、猪肉炖粉条、酱骨头……都必上年夜饭饭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