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药监局已经绿灯全开,就等药来

疾病|药监局已经绿灯全开,就等药来

文章图片


2021年 , 父亲制药救子、母亲代购救儿药被认定“贩毒”的事件接连发生 。 在黑色幽默般的人间荒诞背后 , 是遗憾的事实:
只有5%的罕见病有药可治 , 即使成为5%中的一员 , 一些中国患者也只能望药兴叹 , 因为很多药尚未在国内上市 , 一些罕见病药物在国内上市比国外滞后10年 。
为了活命 , 许多罕见病患者只能选择海外淘药 , 很多患者因此被骗 , 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
如果说罕见病是一种遗传魔咒 , 支持药品研发上市的政策 , 就是打破魔咒的关键 。
药企的难题2012年 , 第一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召开时 , 几乎没有国内企业的身影 , 参加会议的外资药企也屈指可数 , 仅有拜耳、健赞等企业 。
近10年来 , 中国创新药物层出不穷 , 为什么罕见病用药还是那么少?
担心研发收不回成本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韩金祥的看法是:一般认为患者人数在30万到50万人时 , 一款药才有可能赚钱 。 而美国将患病人数小于20万的疾病称为罕见病 , 中国虽然尚未有官方认定的罕见病定义 , 但国内很多罕见病病种的患者人数不足10万人 , 甚至低于3万人 , 这意味着单个罕见病药品的市场太小 。
另一个是 , 即使药企决定在中国布局罕见病药物 ,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
首先是药品获批时间漫长 。 2015年药审改革启动之前 , 药品从开始申报上市到最后拿到批件要历时18个月 。 同样的罕见病药物 , 澳大利亚这个过程是5天 , 美国、韩国则是1个月 。

一位曾就职于美国FDA的研发人员对健识局表示:美国FDA有几千人在审批 , 国内的药品审批的专业人数太少 , 审批速度慢 。 2014年底时 , 药审中心专门做技术审评的审评员只有89人 。
其次是研发难度和成本 。 一般来说 , 新药开发都遵循“双十定律” , 10年时间研发 , 花费10亿美元 。 健识局在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上了解到 , 新药开发的成本逐年攀升 , 最高可达到26亿美元 。 罕见病由于患者人数少 , 临床试验组织十分困难 , 成本也就更高 。
不少企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 。 一家罕见病企业的研发人员表示:罕见病当中8成比例是基因遗传病 , 有2成不到跟肿瘤有关 。 大部分开发“罕见病药物”的企业选择了针对肿瘤 。
再就是市场保护的顾虑 。 一款罕见病药品成功上市 , 也要面临被仿制的挑战 。
其实 , 整体上看 , 罕见病药物开发的成功率超过其它创新药 。
【疾病|药监局已经绿灯全开,就等药来】根据药明康德的研究 , 2011年至2020年 , 非肿瘤适应症的罕见病用药在美国开发并获批的成功率平均达到17% , 高于药物的平均开发成功率7.9% 。 在罕见病药物的4个临床开发阶段 , 转化成功率也高于行业平均值 。
罕见病多为遗传病 , 有明确治疗路径 , 这一点可以提高开发的成功率 。 此外 , 在开发罕见病适应症之后 , 药企还可以拓宽药物的适应症 , 扩大目标市场 。
有罕见病企业在2017年对媒体总结到:虽然国家也一直在鼓励罕见病药物研发 , 但还远远不够 , 也缺乏具体实施的细则 。
政策在转变中国市面上的罕见病药物 , 主要是进口专利药和国内仿制药 , 国产原研还处于起步阶段 。
2017年 , 国家计划出台《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消息传开了 , 市场意识到:可能会有相关药物审批的利好政策 。 因为 , 目录明确了哪些是罕见病 , 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