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扶脾调和之法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男女比约为1.4:1,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为多见,夏季较少 。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起病急骤,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多见于下肢远端、踝关节周围及臀部等负重部位,躯干极少累及 。特征性皮疹为高出皮肤,初为小型荨麻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 。紫癜常成批反复发生、对称分布,伴皮肤水肿、出血水疱,甚或坏死,形成溃疡 。本病也可早期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痛及关节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紫癜较轻微或缺如之时往往早期诊断困难 。

中医治疗本病急性期、初期属实、属热者多,治疗以祛邪为主,包括为祛风、凉血、活血等;病程迁延,长期反复发作者,属虚证,治疗以补虚为主,突出以为益气、滋补肝肾等;虚实夹杂则当攻补兼施 。本病西医无特效治疗,中医治疗有效,但若合并颅内出血、肾功能衰竭、肠套叠等严重并发症则应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我科从成立之初即治疗多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疗效确切,现将治疗经验汇报如下:
要提高临床疗效除临床辨证论治外仍需注意以下情况 。1.重视祛风与除湿;2.活血化瘀贯穿始终;3.调和肝脾(胃肠)以收功 。中医医理认为肝主疏泄,乃藏血之脏;脾主统血 。患者或外感热毒,邪毒伤肝,或病程长久、情志不遂、肝气不舒,肝失疏泄,藏血失司;或郁而化火,火迫血行;或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血不归经;或肝郁脾虚,脾不统血,血溢脉外 。过敏性紫癜常有外感、饮食不当等诱因,若素体脾胃不足者更易导致本病,脾虚湿热胶结并反复发作 。唐容川以“和法”为血证第一大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调肝扶脾(胃肠)之法,临证注重柔肝和血,常用柴胡、白芍为对药,视其“湿、热、瘀、虚”不同酌加茯苓、苍术、薏苡仁;黄芩、黄柏、商陆;赤芍、三七、丹参;白术、党参、黄芪等,配合仙鹤草、紫草、茜草根等对症止血 。而对于病程较长而迁延反复者,疏肝健脾同时配合活血祛湿之法 。常用方药有小柴胡汤、归脾汤、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 。

过敏性紫癜容易反复,我们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如下方面: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应限制患者活动,卧床休息;平时注意起居有时,劳逸结合,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控制扁桃体炎、龋齿、鼻窦炎,以及肠道寄生虫等疾病;积极找出过敏原,避免食用可疑食物及使用可疑药物,避免异体蛋白摄入及进食未煮熟的食物 。
【调肝扶脾调和之法治疗过敏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