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巨星陨落!“一门三院士”天上重聚

(来源:黑龙江共青团)
痛惜!巨星陨落!“一门三院士”天上重聚】2023年1月31日 , 东部战区总医院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 , 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 , 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 , 我国肠外瘘治疗鼻祖、临床营养支持奠基人黎介寿 , 因病医治无效 , 于2023年1月30日18时59分在南京逝世 , 享年98岁 。 至此 , 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黎氏三兄弟”穿越时空相聚 。
南京中山东路 , 东部战区总医院一幢褐红色四层楼古朴端庄 , 楼顶两边竖立着两块醒目的牌子——全军普外研究所和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 曾经 , 西边普外研究所所长是哥哥黎介寿院士 , 东边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是弟弟黎磊石院士 。 两位院士还有一个“院士哥哥”——黎鳌 , “一门三院士”缔造了一代传奇 。
痛惜!巨星陨落!“一门三院士”天上重聚
文章图片
黎家院士三兄弟
黎鳌:中国烧伤医学泰斗
“黎氏三兄弟”出生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 , 成长在日益强大的新中国 , 他们各自在医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
1937年 , 黎氏兄弟的父亲因心脏病辞世 。 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断绝 , 母亲只好带着正在读小学的老二黎介寿、老三黎磊石去长沙投奔他们当中学教员的伯父 。 可伯父有6个孩子 , 尽全力只能解决母子三人的吃饭问题 。 好在黎氏两兄弟学习十分刻苦 , 最终考上了优秀学生可以免费的长郡中学 。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 , 读完高中的黎介寿、黎磊石不忍心再拖累伯父与母亲 , 按照自己的志趣 , 分别考取了不收学费还管饭的机械化学校和东方语言学校 。 然而 , 两所学校均在千里之外的重庆 , 上百元路费从何而来?无奈 , 兄弟俩只好写信向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当助教的哥哥黎鳌求助 。
黎介寿、黎磊石接到哥哥的来信 , 便一起到了江西 。 黎鳌多方奔走 , 让他们当上了一家医院的检验练习生 。 白天 , 他们在医院里干一些洗瓶子之类的杂活 , 挣钱糊口;晚上 , 黎鳌则在昏黄的油灯下 , 指导他们复习功课 。 一年之后 , 介寿、磊石终于不负哥哥的苦心 , 双双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中正医学院的大门 。
在以后的岁月里 , 三兄弟靠着这非同寻常的亲情 , 将一个个风雨如晦的日子踩在了脚下 。 老大黎鳌194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 , 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 , 我国烧伤病人陡增 , 当时医学水平 , 大量烧伤病例无法及时有效医治 , 于是黎鳌提交了一份烧伤防治研究的请战书 。 后来成为我国烧伤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 挽救了无数生命 。 他创建全军第一个烧伤中心和第一个烧伤研究所 。 1994年 , 他被授予国际烧伤研究最高奖“伊文斯奖” , 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遗憾的是 , 他于1999年不幸去世 。
黎介寿:90多岁依旧上门诊
2019年4月24日 , 90后的中国女孩小王终于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 。 在经历了斯里兰卡爆炸受伤后 , 她被送到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病房 , 当时为她查房的是95岁的黎介寿院士 。 黎老一走进病房 , 小王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 “是个女孩子嘛?”“还好吗?当时晕倒了吗?”黎院士很仔细地询问受伤情况并小心翼翼地对小王进行腹检 。 “有什么不舒服跟医生说 , 在床上少动 , 对损伤的内部情况不了解 , 怕弹片没有固定好 , 活动的话增加更多的损伤 , 坐起来可以 , 如果感觉痛不要太勉强 。 ”黎院士细心叮嘱 , 然后迅速走出病房和医生们讨论起病情 。 随后 , 黎院士又和身边的助手反复确认了治疗的进展和下一步手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