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输到体内的干细胞最后去了哪儿?干细胞治疗疾病你知多少?

在临床研究或者临床治疗中 , 常常有回输干细胞的案例 。 那么 , 干细胞在输注到人体之后 , 它到底去了哪里呢?人体那么多器官和组织 , 干细胞进入人体后在哪里“安家”呢?“安家”之后又是怎样发挥疾病治疗的作用?
回输到体内的干细胞最后去了哪儿?干细胞治疗疾病你知多少?
文章图片
答案要从“干细胞的归巢性”说起 。
干细胞自带“GPS” , 哪缺补哪
当机体遭受损伤时 , 干细胞会自发去向损伤部位 , 这就好比干细胞身上装上了一个GPS , 能无时无刻的指引它到达目的地——机体损伤后需要修复的部位 。 这种特性叫归巢性 , 是干细胞安全用于临床的关键 。
回输到体内的干细胞最后去了哪儿?干细胞治疗疾病你知多少?
文章图片
首先 , 干细胞注射进入体内后 , 在血管内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 由细胞表面的选择素及其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所介导 , 但二者结合较为松弛 , 使得干细胞能够锚定并沿着内皮滚动 。 而后 , 干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黏附分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呈递的黏附配体结合 , 二者结合较为牢固 , 就好比干细胞走在滚动的流水线上一样 , 不停的向前移动 。
而后 , 机体会激活许多的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 , 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α、胰岛素生长因子-1、CXCL12和其他趋化因子 。 干细胞可变地表达多种其他趋化因子受体 , 这种表达谱在决定干细胞将迁移到哪些组织中可能是重要的 。 例如 , 在股骨缺损模型中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3能够增加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股骨头的迁移 , 从而增加骨体积和骨密度 。
然后 , 当达到损伤部位的血管时 , 干细胞会牢牢的附着于该部位的内皮细胞表面而不再发生移动 , 细胞表面整合素构象的改变促进了这一过程 。 间充质干细胞本身也可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而使其附着性增加 。
最后 , 干细胞要穿过血管到达受损组织中去发挥其功能 。 例如间充质干细胞为穿透内皮细胞基底膜而表达CXCL12、c-kit配体以及分泌组织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 这些成分在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侵袭中起重要作用 。
回输到体内的干细胞最后去了哪儿?干细胞治疗疾病你知多少?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文献[1]
提高归巢效率 , 让治疗效果最大化
干细胞的归巢性对其在临床上的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然而常常遇到干细胞归巢效率低下的问题 ,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 以提高归巢率实现提高疗效与减少副作用 。 为了提高干细胞的归巢效率 , 科学家提出了几种方法 。
1.基因改造 , 可通过病毒转导使干细胞过表达归巢因子 , 如趋化因子(CXCR4)或粘附受体(VLA-4)等 , 从而使得干细胞归巢效率提升 。 发表于《卒中》的一篇文章显示[2] , 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后 , 使其过表达整合素α4 , 可促进干细胞向颈动脉注射后的脑栓塞部位迁移 。
回输到体内的干细胞最后去了哪儿?干细胞治疗疾病你知多少?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文献[2]
2.磁引导技术 , 科学家还想到利用磁场引导干细胞到达特定损伤部位 , 用磁性颗粒标记的干细胞利用外部磁场被引导到损伤部位 。 Arbab等人[3] , 用氧化铁(Fe2O3)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大鼠 , 以是否在肝脏上方放置外部磁铁的大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 戴上外磁铁的大鼠在给药15天后肝脏中标记的干细胞数量大约是对照组的2倍 。 在没有戴磁铁的大鼠中 , MSCs主要分布在门脉系统周围 , 但在戴磁铁的大鼠中 , MSCs渗透到更深的肝实质中 。
回输到体内的干细胞最后去了哪儿?干细胞治疗疾病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