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法,帮青少年拒绝自伤

15岁的小夏由父母带着来到了门诊 。 当时天气还很热 , 小夏却穿着长袖上衣 , 用来遮住手臂 。
原来 , 每当心情不好时 , 小夏就会割伤自己的手臂 , 导致她手臂上布满了新旧伤痕 。
通过问诊和精神检查 , 医生确诊小夏患有抑郁症 。
自伤行为是抑郁症的一种临床表现 。 小夏割伤手腕 , 不是为了自杀 , 而是为了缓解抑郁情绪 , 临床上称这种自伤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近年来
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很多患者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行为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
自杀风险高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 , 故意、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一种行为 。 狭义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包括无自杀目的的自我伤害 , 比如通过抓、咬、撞击、针扎、割伤、烫伤 , 或服药、喝酒、喝酒后服头孢药物等方式 , 来伤害自己 。 广义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既包括显性行为 , 比如直接身体伤害、进食障碍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危险和冒险行为等 , 又包括隐性行为 , 如过度使用网络 , 为了报复父母不上学等行为 。 比如小夏 , 既有割伤手臂的显性自伤行为 , 也有无视眼疾治疗的要求继续使用手机的隐性自伤行为 。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是自伤而非自杀 , 就放松了警惕 。 其实 , 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 。
希望家长们重视孩子的自伤行为 , 面对孩子的自伤行为时 , 不要说“没有关系”“不会死”这样的话 。
五步法,帮青少年拒绝自伤
文章图片
五步法,帮青少年拒绝自伤
文章图片
胡某宇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后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孙春云
制图:李诗尧
编辑:梁婧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五步法,帮青少年拒绝自伤】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