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入睡时间段出炉!科学家表示: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最佳入睡时间段出炉!科学家表示: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文章图片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 ,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Sophia
导读:睡眠时间或不规则睡眠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很少受到关注 , 特别是睡眠持续时间与CVD风险之间的关系比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睡眠健康状况不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 。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期刊《EuropeanHeartJournal-DigitalHealth》上发表了文章“Accelerometer-derivedsleeponsettimingandcardi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aUKBiobankcohortstudy” , 发现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 , 即在22点至23点之间开始睡觉患心脏病的风险更低 。
最佳入睡时间段出炉!科学家表示: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文章图片
https://academic.oup.com/ehjdh/article/2/4/658/6423198?login=false
研究背景
01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 估计每年有18万人死亡 。 数据显示 ,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 现已有患病人数超过3.3亿 , 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2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
睡眠健康是一个人整体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因素 。 虽然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睡眠障碍上 , 但评估良好的睡眠也很重要 。 睡眠健康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多维结构 , 包括睡眠持续时间(24小时) , 睡眠连续性或效率(入睡和重新入睡的难易程度) , 睡眠时间(睡眠发生时) , 警觉性(保持注意力清醒的能力)和睡眠质量(良好/不良睡眠的主观评分) 。
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未被充分研究的危险因素 , 昼夜节律的长期失调与血压升高、睡眠质量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并且还可能刺激动脉粥样硬化 , 为增加心血管风险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 也就是说 , 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与睡眠时间紊乱密切相关 。 同样 , 轮班工作也会扰乱睡眠时间 , 并且还与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 。 因此 , 有证据表明 , 睡眠时间紊乱可能是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用危险因素 。
研究进展
02
研究人员调查了英国生物库在2006年至2010年间招募的88026名参与者 。 他们平均年龄为61岁 , 58%为女性 。 通过腕带加速度计 , 研究人员在7天内收集了睡眠开始和醒来时间的数据 。 参与者还完成了人口统计、生活方式、健康和身体评估和问卷调查 。 然后 , 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随访 , 以确定新诊断的心血管疾病病例 。 心血管疾病定义为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短暂性缺血性发作 。
最佳入睡时间段出炉!科学家表示: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文章图片
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 , 有3172名参与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 研究人员发现 , 睡眠开始时间在午夜或更晚的人发病率最高;而睡眠时间在22点至22点59分的人发病率最低 。
最佳入睡时间段出炉!科学家表示: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文章图片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间、睡眠不规律(定义为不同的睡觉和起床时间)、自我报告的时间类型(早起鸟或夜猫子)、吸烟状况、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压等混杂因素后 , 研究人员发现 , 与22点至22点59分入睡的人相比:半夜或更晚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25%;23点至23点59分入睡的人风险高出12%;22点前入睡的风险高出24% 。
在根据性别进行的进一步分析中 , 女性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关联性更强 。 研究人员表示 , 这其中的原因还不清楚 。 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对昼夜节律紊乱的反应存在性别差异;此外 , 参与者的年龄较大也是个混杂因素 , 而绝经后女性的心血管风险本来就会增加 , 因此也可能入睡时间点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无性别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