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体质论治儿童哮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晓周( 二 )


从中医体质论治儿童哮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2、中医体质与儿童哮喘相关性
清·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认为“诊之大法 , 先明体质强弱 , 肌色苍嫩” , 提出小儿疾病的诊治与体质有关 。 又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说“小骨弱肉者 , 善病寒热”、清代石沛南提出的“六气伤人 , 因人而化 , 阴虚体质最易化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 , 都阐述了体质的差异性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 小儿体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哮喘的易罹性及预后、转归 。 因此 , 近年来 , 不断有学者进行了小儿体质与哮喘相关性的探索研究 。
2.1哮喘儿童体质具有共性
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 儿童哮喘存在易感体质 。 康立媛通过收集调查500例哮喘儿童后发现 , 哮喘儿童易感体质具有一定共性 , 基本是偏颇兼夹体质 , 兼夹特禀质 , 其中气虚质兼特禀质最为多见 。 吴建新等选择来自6个地域的191例哮喘患儿进行体质类型调查 , 分析结果显示191例患儿都为偏颇体质 , 其中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是哮喘患儿的主要类型 。 王琦等通过问卷调查哮喘儿童生活及饮食习惯、形体及性格特征、适应能力等方面情况后 , 进行统计分析 , 发现气虚质是哮喘儿童占比最高的体质类型 , 有86.15%的哮喘儿童可归类为气虚型体质 。 刘同坤等对不同年龄段的哮喘儿童300例进行中医体质判别 , 并对体质兼夹情况及哮喘发作诱因进行分析后发现 , 30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体质以气虚质多见 , 其中气虚质(67.33%)、阳虚质(27.33%)、阴虚质(5.33%) , 多有兼夹体质 , 而大龄儿童阳虚体质减少 , 阴虚体质逐渐增多;兼夹质以兼痰湿质、特禀质为主 , 大龄阶段兼湿热质逐渐增多 , 并逐渐兼夹气郁质、血瘀质 。 以上均说明哮喘患儿的体质分布规律以偏颇质之中特禀质或气虚质最为常见 , 随着小儿年龄增长 , 受地域、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影响 , 体质更加复杂化 , 还需进一步研究 。
2.2体质辨识对儿童哮喘治疗的重要性
不同体质哮喘患儿 , 治疗效果亦不同 。 张洪玉等通过临床观察到 , 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与其他体质患儿在哮喘的治疗时间、发作频率及发作程度方面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说明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较其他体质患儿哮喘更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困难 。 邓亚宁等运用三伏平喘贴联合三九止喘贴对不同体质的哮喘患儿进行治疗 , 发现对阳虚质组与气虚质组治疗效果比痰湿质组更佳 。 气虚质、阳虚质两组患儿临床控制率均明显高于痰湿质 。 邵瑛教授认为岭南地区脾虚湿蕴型和气阴两虚型体质的小儿相较于其他体质类型小儿更容易患咳嗽变异性哮喘 。 由此可见 , 在体质辨识及辨证的基础上 , 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法则及治疗方式 , 纠正偏颇体质 , 可以达到预防控制哮喘 , 减轻哮喘并发症 , 改善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 。
从中医体质论治儿童哮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从中医体质论治儿童哮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3、儿童哮喘的中医防治
3.1日常调护
体质不仅取决于先天禀赋 , 而且还受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 。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 , 其知道者 , 法于阴阳 , 和于术数 , 饮食有节 , 起居有常 , 不妄作劳” 。 通过对哮喘患儿进行体质辨识 , 在精神调摄、起居调节、劳逸有度、饮食有节等方面 , 有针对性对偏颇体质进行改善 , 可充分发挥中医体质学说在哮喘防治过程中的优势 , 从而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 。 靳琦通过总结王琦教授临床经验 , 认为痰湿质宜少食肥甘甜腻之品;湿热质宜戒烟限酒 , 少食辛辣香燥 , 保持大小便通调 。 特禀体质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 , 多选择具有凉血消风、固护卫气作用的食物 。 崔红生等认为情志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紧密 , 如情志调畅 , 气血通利 , 则哮喘自平 。 丁利忠等选取哮喘苗期患儿200例 ,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 观察组实施中医健康指导服务 , 内容包括饮食调养、穴位按揉、定期随访、起居活动等;对照组则不实施中医健康指导服务 , 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随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进行观察比较 ,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 差异有显著性 。 因此对不同体质哮喘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日常调护方式 , 能有效预防哮喘典型发作 , 值得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