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体质论治儿童哮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晓周

摘要:儿童哮喘是以痰鸣、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科常见慢性病之一 , 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 其发病因素与个人体质关系密切 。 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中医体质与儿童哮喘疾病的研究 , 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化防治儿童哮喘提供参考 。
从中医体质论治儿童哮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0、引言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 , 属于中医学“哮病”、“喘病”范畴 , 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 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气促、咳嗽[3] 。 《幼科发挥·喘嗽》认为其“发则连绵不已 , 发过如常 , 有时复发 , 此为宿疾 , 不可除也” 。 引起哮喘的病因众多 , 既存在内因 , 也存在外因 , 普遍认为其内因在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不足 , 导致痰饮留伏而变为哮喘之宿根 , 外因责之于气候骤变 , 寒温失调 , 感受外邪 , 或嗜食生冷咸酸 , 或情绪变化 , 活动过度 , 或接触异物、异味 。 正如《医方考·哮喘门第十六》曰:“膈有胶固之痰 , 外有非时之感 , 因内有壅塞之气 , 然后令人哮喘” 。
从中医体质论治儿童哮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1、体质分型
1.1古代体质分型
中医关于小儿体质的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灵枢》:“婴儿者 , 其肉脆 , 血少气弱 。 ”随后众多儿科医家都提出自己对小儿体质的独到见解 , 如《颅囟经·脉法》中认为“凡孩子三岁以下 , 呼为纯阳 , 元气未散” , 首次称小儿为“纯阳之体” 。 之后吴鞠通则开创了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的学说 , 在《温病条辨》中提到了:“古称小儿纯阳 , 此丹灶家言 , 谓其未曾破身耳 , 非盛阳之谓 。 小儿稚阳未充 , 稚阴未长也” , 反映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 补充了“纯阳”之说的不足 。 张锡纯则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小儿风证方》中指出:“盖小儿虽为少阳之体 , 而少阳实为稚阳 , 有若草木之萌芽 , 娇嫩畏寒” , 创立了少阳说 , 认为阳气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导地位 , 更阐述了少阳为娇嫩柔弱之阳以及小儿时期阳气的重要性 。 而五脏有余不足说则出自《小儿药证直决·变蒸》 , 曰“五脏六腑 , 成而未全 。 ……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 , 乃全而未壮也” 。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慈幼论》中则说:“小儿十六以前 , 禀纯阳气”、“人生十六岁以前 , 血气俱盛 , 如日方升 , 如月将圆 , 惟阴长不足” , 以说明小儿生长发育旺盛 , 阳气有余 , 阴气未充的生理状态 。 逐渐发展出“纯阳”、“少阳”、“稚阴稚阳”、“五脏有余不足”、“阳有余、阴不足”等多个学说 。
1.2现代小儿体质分型
经过历代医家、学者不断地努力探索 , 小儿体质学说发展日益成熟 , 有效的指导了中医临床治疗和用药 。 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儿童体质划分标准 , 比较成熟的有关小儿体质研究主要有王琦教授的体质9分法、苏树蓉等“均衡质与不均衡质”分类法;也有部分学者以自身临床经验为准来划分体质 , 如汪受传教授将儿童体质分为和平质、痰湿质、血虚质、阴虚质、阳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八种类型 , 并认为均衡质可以随着体内外多种因素产生动态变化而转变成为不均衡质 。 张拯等基于儿童体质学说 , 并结合岭南地区的独特饮食、气候及地理因素 , 将小儿主要的体质类型总结为阳热型、脾虚湿蕴型、湿热型以及气阴两虚型 。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部分学者开始着眼于体质的分类标准化 , 较之于其它分型方法 ,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 , 指导临床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