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医学期刊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专家热议: 如何创办高质量医学期刊

清华医学期刊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专家热议: 如何创办高质量医学期刊


《现代医院管理指导丛书》发布仪式 。 主办方供图
◎丁思月
近日 , 清华医学期刊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 与会专家围绕“引领医学期刊创新 , 共筑健康中国之未来”的主题 , 以期刊建设发展为核心议题 , 针对医学期刊的创新发展、学术质量把控、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邱显清 , 清华医学院主任及讲席教授、Health Care Science荣誉主编黄天荫 ,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iLIVER主编董家鸿 ,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
引领医学期刊创新
【清华医学期刊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专家热议: 如何创办高质量医学期刊】邱显清表示 , 在新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 , 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加快培育世界一流医学期刊 , 推动创新发展 , 提升中国医学期刊的世界话语权和影响力 , 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全球科技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
黄天荫表示 , 医学期刊作为推动复合型医学人才建设发展的重要渠道、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 对于传播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科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近年来 , 清华大学在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 , 着力加强学术期刊建设 , 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 。 相信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出版社多部门的联合支持下 , 在各位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 ,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医学期刊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 生命科学与医学分社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为推动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董家鸿表示 , 在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 在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下 , 我国在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方面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 。 医学期刊作为传播科研成果、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 , 其创新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医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 我们一定能够为我国医学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
李军表示 , 中国科技期刊五年卓越行动计划提升了中国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 促进国内论文大范围向国产期刊回流 , 我国越来越多的一流科学家和顶尖科学家参与办刊 。 另外 , 除了是否拥有一流的学协会和重要的期刊外 , 一流的创新实体和科学家队伍也是国家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高地的重要体现 。
随后 , 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的《现代医院管理指导丛书》在大会上正式发布 。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丛书总主编张宗久表示 , 本套丛书分册分别从医保、文化、绩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数字化转型、评审等方面展开 , 突出“现代”和“指导” , 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 , 将有助于推动医院管理现代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
多角度阐述创新理念
在主题报告环节 , 专家们从人工智能、科技评价、出版趋势、期刊创刊与发展等角度阐述和践行中国“创新”理念 。
主题报告环节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巡视员阮小明 ,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夏岑灿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Infectious Medicine副主编唐浏英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任、iRADIOLOGY主编程震 ,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石磊 , 以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张昕主持 。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健康战略思考》的报告 。 在报告中 , 胡建平解释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健康的关系 , 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 , 集“互联网+”和“大数据”于一体 , 真实地代表了未来 。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数字健康产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医学影像诊断、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 , 可以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然而 , 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 特别是在基层医疗领域 , 医生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导致医疗水平的下降 。 因此 , 应当警惕基层医疗对人工智能过度依赖的现象 , 引导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 同时提高医疗水平 。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介绍了“如何让大模型落地” 。 在报告中 , 吕本富以智能经济的兴起为切入点 , 介绍了大模型的原理及构建方法和训练方式 , 介绍了行业大模型、场景模型等具体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 吕本富认为 , 在数字技术加持下 , 全民共创时代已经到来 , 大模型的应用助力提升创作效率、生成创意内容 , 大大推动创作“产销者”和智能营销的创新发展 。 相应的 , 大模型也会对翻译以及游戏、设计等行业的原画师等从业人员产生冲击 。 “明天替代你的不是AI , 而是会AI的同事 。 ”
学科建设与期刊携手并进
本次大会特设置圆桌对话环节 。 对话主题一是“如何实现医院学科建设与医学期刊的携手并进 , 引领学科创新 , 提升科研水平”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iRADIOLOGY荣誉主编李海洋指出 , 在医院管理变化快、新的要求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 , 创办期刊的目的是促进学科发展 , 更是为了推动医疗技术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更好地满足老百姓需求 。 并且在日常的医院管理中 ,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 真正地实现“better science for better life”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靳斌表示 , 学科建设离不开学科人才规划 , 应该科学规划和有效推动学科人才在临床科研、高水平文章以及科研转化中发展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陈伟表示 , 期刊是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 , 是传播新技术新成果以及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来源 , 从促进同行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医院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沈杨表示 , 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依赖优势学科 , 是政府、企业促进科学研究成果落地的重要手段 , 也是发现优秀学者和热门话题、服务医务工作者和指导规范的实用性工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吴俊强调了人工智能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同时也提出了对期刊发展的新思考 。 他认为 , 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快速找到需要的文献 , 提炼关键信息 , 提高工作效率 。 从期刊发展的角度来看 , 如何让读者科学地找到期刊 , 是所有期刊出版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
对话主题二是“如何发挥好医学期刊的载体、桥梁和平台作用 , 推动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黄晓颖表示 , 期刊对于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 。 期望我国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期刊 , 建设更多的高水平期刊 , 发表更多的高水平成果 。 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院长姚永远表示 , 期刊既是医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窗口 , 也是促进和保持同行交流的平台 。 期待期刊在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和转化、促进学科创新和发展中发挥更多的引领作用 。
《医学科学报》 (2024-02-02 第10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