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健康过年 | 协和药师说:冬奥运动员,哪些“药”要当心?( 二 )


S3.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就是我们熟知的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 , 比如沙丁胺醇 , 福莫特罗等 。 其中沙丁胺醇是最常见的提高成绩的β2受体激动剂 。 WADA明确S3类中的4种成分(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维兰特罗和沙美特罗)在某些治疗剂量范围内是可以被使用的 , 但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比如2022版《禁用清单》对沙丁胺醇的治疗剂量就做了修订 , 从之前规定的12小时内服用800微克修改为8小时内服用600微克 。
如果翻看各国运动员的花名册 , 不难发现患有哮喘的运动员比比皆是 , β2受体激动剂对于非哮喘患者可以扩张肺部 , 加速血液循环 , 从而提高专注度 。 曾经有报道称冬奥会夺牌大国挪威在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参赛时几乎带了6000支哮喘药 , 可谓名副其实的“哮喘队” 。
S4.激素及代谢调节剂
主要包括
①芳香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
②抗雌激素作用物质(如氯米芬、他莫昔芬等)
③激活素受体IIB活化抑制剂类(如比马鲁人单抗等)
④代谢调节剂(如曲美他嗪等)
相信大家更为熟知的便是曲美他嗪 , 某运动员曾在2014年赛内兴奋剂检查中出现阳性 , 导致禁赛3个月 , 就是因为误服此药 。 曲美他嗪是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 可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 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 , 但同时也能增加运动相关的肌肉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 增加运动量 , 所以在2014年被列入WADA禁用清单 。
S5.利尿剂和掩蔽剂
利尿剂难道也会让运动员“兴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利尿剂之所以被列入兴奋剂管理 , 其主要原因是可以通过增加排尿量 , 稀释体内的兴奋剂及其代谢物 。 不仅如此 , 这类药物还可以快速减重 , 以便运动员在拳击、摔跤等按体重分级的运动中满足体重要求 。
可用作掩蔽剂的物质包括所有类型的利尿剂、去氨加压素、丙磺舒以及血容量扩充剂类(静脉输入甘露醇等) 。 大名鼎鼎的EPO就常用去氨加压素来做掩蔽剂 。
S6.刺激剂
刺激剂可谓是兴奋剂的“开山鼻祖” , 例如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冰毒)等 。 这类物质主要通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使运动员获得“洪荒之力” , 被认为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 。 20世纪70年代以前 , 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 。 但我们最熟悉的咖啡因、尼古丁等并不属于WADA《禁用清单》里的物质 , 目前这些成分仍处于监控状态 。
S7.麻醉剂
主要包括吗啡、羟考酮等 。 它们可以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 , 使人产生快感及心理亢奋 , 提高运动员对疼痛的耐受力 。 此类药物在竞技体育中主要运用在游泳、长跑项目上 , 使运动员能够忍受平常无法忍受的疼痛 。
【物质|健康过年 | 协和药师说:冬奥运动员,哪些“药”要当心?】 S8.大麻类
包括所有天然和合成的大麻酚(素)类 , 大麻二醇例外 。 大麻类物质可以减轻焦虑 , 但在运动表现中对躯体的作用尚不明确 。
S9.糖皮质激素
这就是很多人“望而生畏”的激素 , 比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 它们之所以被纳入《禁用清单》 , 主要是能够对人体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代谢进行调节 , 同时又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 与此同时 , 该类药物还可引起高血糖、高血脂、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诸多副作用 。
M1.篡改血液和血液成分
例如向血液循环系统内注入或回输任何数量的自体、同种异体(同源)或异源血液或任何来源的血红细胞制品;血液回输可在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 , 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 , 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