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健康过年 | 协和药师说:冬奥运动员,哪些“药”要当心?

物质|健康过年 | 协和药师说:冬奥运动员,哪些“药”要当心?
文章图片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冯雷、周雨佳、焦蕾
审核 | 杜小莉
编辑 | 洪成伟
兴奋剂的使用不仅损害奥林匹克精神 , 破坏竞技比赛公平的原则 , 而且严重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 。 1967年第一份《禁用清单》出炉 , 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成立 , 2003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出台 。 我国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等法律法规 , 制定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 。 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中 , 中国仍会以“零容忍”的态度全力实现赛会期间兴奋剂问题“零出现”的目标 。
如何界定兴奋剂
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在药理学上并没有专门的分类 , 虽然兴奋剂源于药物 , 但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 , 兴奋剂不再仅指代某一种单一药物(刺激剂) , 而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所有禁用药物及方法的统称 。 因此 , 其中也包含了不具备兴奋性 , 甚至还具有抑制性的药物 。
按照WADA的官方定义 , 判断一种药物是否属于兴奋剂 , 有以下三个标准:是否有增强运动员表现的效用、是否会伤害运动员的健康 , 以及是否违反了体育精神 。 当一种药物满足上述标准中的两条 , 就会被纳入禁用药物管理 。 而将确定的禁用物质及方法汇总成的清单就是《禁用清单》 。 这份清单由WADA发布 , 是支持《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8个国际标准之一 。 《禁用清单》作为世界反兴奋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 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防性 。 自2004年起 , 在WADA的推动下 , 经过广泛的协商程序 , 《禁用清单》每年更新一次 。
兴奋剂有哪些?
在WADA《2022年禁用清单国际标准》中 , 共包含11类禁用物质和3类禁用方法 , 按禁用时间又分为所有场合禁用、赛内禁用以及特殊项目禁用3类 。 其中所有场合禁用是指在赛内和赛外均不得使用 , 而赛内禁用则是指从运动员计划参加比赛的前一天午夜前(23:59)开始 , 直至该比赛和样本采集过程结束 。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禁用清单》看看哪些药品需当心 。 (注:下述举例药品无法完全涵盖《禁用清单》 ,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在www.wada-ama.org下载学习)
西药篇
S0.未经批准的物质
例如:尚在临床前或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或已经终止临床试验的药物等 。
S1.蛋白同化制剂
根据WADA发布的2020年检测数据报告 , 蛋白同化制剂是使用最泛滥的兴奋剂 , 约占总量的47% 。 主要包括蛋白同化雄性类固醇和其他蛋白同化制剂 , 比如:十一酸睾酮、司坦唑醇、达那唑等 。 这类药物能像我们身体中分泌的睾酮一样 , 激活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 , 让身体中的部分细胞增加蛋白质产量 , 进而合成更多细胞 , 让肌肉更加发达 , 获得敏捷和力量属性的加成 。 MMA(综合格斗)运动员中克里斯蒂娜 , 内特·马夸特等都因此落马 。 但是 , 此类药品的副作用极大 , 会使“男性女性化 , 女性男性化” , 甚至引发心脏病等一些严重疾病 。
S2.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相关物质和模拟物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促红素类以及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制剂
②肽类激素及其释放因子
③生长因子以及生长因子调节剂
举例来说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贫血 。 而在体育领域 , EPO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兴奋剂 , 能增加体内血红细胞的含量 , 让身体给肌肉输送更多氧气 , 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负荷 , 要知道这在长跑、游泳以及自行车等项目中至关重要 。 也正因为EPO , 连续七年蝉联环法冠军的著名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被剥夺冠军头衔 , 并终身禁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