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伤寒论》中催动阳气的方子!治白天嗜睡、没精神,医案小道理深

阳气|《伤寒论》中催动阳气的方子!治白天嗜睡、没精神,医案小道理深
文章插图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是大年初四,立春。文老师如约回来,继续和你聊中医、讲故事、学文化。
这篇文字,我给你聊聊,白天嗜睡、没精神、乏力的事儿。
闲言少叙,下面这个故事,我千挑万选才找出来,现在讲给你。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65岁,姓刘。
怎么回事呢?此人从早晨起床开始,就不断地打哈欠、抻懒腰,总想睡觉,咋睡都睡不够。
阳气|《伤寒论》中催动阳气的方子!治白天嗜睡、没精神,医案小道理深
文章插图
有这么一回,她想洗衣服。洗衣盆放在水龙头下接水,她坐在一边就睡着了。等再睁眼睛,好家伙,水淌了一地。
还有一回,更可笑:家里来客人了,她就陪人家聊天。聊着聊着,客人发现似乎少了一个人说话。回头一看,好家伙,人家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你说这事儿闹不闹心?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患者还总感觉到全身乏力。哪怕不睡觉,她也是精神疲惫,头脑浑浑噩噩。
当时,就有人劝患者子女,赶紧带你老妈看看去。
到了医院,马上做检查。最后,诊断出来了,是脑动脉硬化。可是按照脑动脉硬化治疗,效果平平。
这咋办?家属带患者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缓无力,舌苔白,舌质暗淡。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人参6克,麻黄10克,熟附子10克,细辛3克,珍珠母3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改善十分明显,白天嗜睡几乎消失,晚上到点就睡,整个作息变得规律了。而且,白天的时候,身体有力,头脑反应敏捷。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这是早年,我们在学习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时候,听老师讲过的医案故事。
这里的道理,深刻有趣,我给你说说。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句话,叫做“阳气者,柔者养筋,精者养神”。
啥意思啊?你看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是不是在看电视的时候,不自觉地睡着了?
阳气|《伤寒论》中催动阳气的方子!治白天嗜睡、没精神,医案小道理深
文章插图
还有那些素体阳虚之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欢实,蔫啦吧唧往那儿一坐,很少见开心起来,哈哈大笑。
这咋回事啊?阳气虚弱,不能养神。所谓神,狭义理解,就是我们的头脑反应、思维意识、情感体验和表达。阳气虚弱不能养神,这些事儿就得受影响。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没事儿就睡觉,不停伸懒腰打哈欠,洗衣服、会客都能入睡,再结合其65岁的年龄,这就得考虑是不是阳气虚弱了。
当然,关键是结合舌脉。此人脉沉缓、舌质暗淡,苔白,那妥了,这是严丝合缝地阳虚证。虽然不见患者四肢不温、尿频清长,但是从舌脉和精神状态来看,属阳虚无疑。
那怎么办啊?想个办法,将此人的阳气催动起来。阳气催起来,她神有所养,问题就会大大改善。
我们看看,医家是怎么为患者催动阳气的——
人参6克,麻黄10克,熟附子10克,细辛3克,珍珠母3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化裁。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其组成,就是麻黄6克,附子9克,细辛3克。这个方子,最初是助阳解表的方子,治的是素体阳虚,外受风寒表证。其中的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补心肾阳气。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还能助附子发越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