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卧推没保护就无法提高训练水平?并非如此,科学的训练要素告诉你( 二 )




通过上述三点可以看出 , 在实际卧推中 , 有确实需要保护的情况 , 也有盲目加载负荷的 。 那么 , 问题来了 , 对于我们来说 , 什么样的负荷能够提高训练水平的同时 , 且不需要额外的保护呢?掌握科学的训练设计要素是问题的关键 。 只有负荷与次数设计合理了 , 训练才能达到应该有的效果 。
科学训练的设计要素第一 , 1RM

1RM , 就是一个训练动作所能重复的次数 , 负荷越大 , 次数越少 。 说通俗点就是一个动作 , 在完全标准动作的前提下 , 你能做的次数 , 以此来推算1RM , 比如 , 卧推50kg , 极限情况下你只能按标准动作做一次 , 做不了第二次 , 那么你卧推的1RM就是50kg , 如果还可以做第二次 , 那么1RM就需要重新测试 。 一般来说 , 新手不建议进行1RM的测试 , 可以用多次数RM来推算 , 新手的神经肌肉连接能力弱 , 极限重量进行1RM测试容易受伤 。 但当进行1RM测试时 , 是必须有所保护才可以 , 因为1RM是你后续设计训练计划的基准 , 知道1RM后才可以设定相关负荷 。
举例:最大重复次数是10RM是300斤 , 对应的1RM是75% , 则1RM的重量就是400斤 。 新手 , 可以从多RM , 反向推测计算自己的1RM 。
第二 , 负荷与训练目标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力量水平 , 知道了1RM后 , 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自主的训练 。 根据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的研究 , 对于不同的目标 , 负荷与次数都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 , 练肌耐力 , 肌肥大 , 肌力还是爆发力等 , 完全由你的目标决定 。 只要在此范围内进行力量训练 , 加上渐进超负荷的原则 , 就可以持续的提高训练水平 。 训练者应该了解负荷与次数的关系 , 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训练方案 , 不盲目不受伤 , 同时也可以不需要保护的自主进行训练 。

上图中 , 举例来说 , 如果以肌肥大为目标进行训练 , 那么我们只要做把重量调整成6~12次1RM即可 。 在这个区间内的次数 , 都是可以达到肌肥大的效果 。 这样的区间范围强调了目标的准确性 , 要求了动作模式规范以及并不需要额外的保护 , 就可以自主完成训练 。
【运动|卧推没保护就无法提高训练水平?并非如此,科学的训练要素告诉你】第三 , 进阶原则

我们知道了负荷与次数的关系后 , 还存在着一个如何进阶的问题 , 如果进阶负荷太大 , 那么保护还是必然的 。 通常来说 , 进阶的方法有两种 , 一是次数上的进阶 , 二是负荷上的重量比例的增加 。 这两种进阶的方式 , 都是依据当下的训练状态以及训练计划来实施的 。 以上两个进阶原则适用于任何动作 , 优先增加训练次数 。 例如 , 现在处于肌肥大阶段 , 每组卧推训练次数是8~10RM的区间范围 , 当能够以标准动作做到10次时 , 先增加2次 , 达到12次后 , 动作依然标准 。 那么再增加总重量5%的负荷即可(下肢训练可以增加10%左右) 。 这个训练周期无论是一周还是一个月完成 , 只要是在规范动作以及负荷区间内 , 当能够标准完成重复范围的上限时增加即可 。
第四 , 间歇时间

间歇时间指的动作组数之间的身体恢复时间 , 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训练目标、当时的运动状态以及负荷等因素 。 训练的负荷越大 , 需要休息的时间越长 。 因为卧推等力量训练 , 属于无氧运动 。 而无氧运动主要是利用磷酸原系统以及快速糖酵解系统供能 。 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后 , 会降低身体里的磷酸肌酸的储备量 , 需要等到身体补充到位后 , 再开始下一组的训练 。 一般来说 , 身体对于磷酸肌酸的补充 , 30秒内补充50% , 60秒补充75% , 120秒补充95% 。 因此 , 可以根据自己的训练目标进行间歇时间的设计 。 如果需要发展最大肌力 , 则需要 3~5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果是肌肥大 , 则30~90秒 , 都是可能的 。 肌肥大能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谢压力 , 所以过多的休息时间也并不利用肌肥大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