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不止“只此青绿”:节后假期综合症?给你些“颜色”看看

七天的春节假期在前日已经宣告结束 。
你整日与碳水炸弹和小视频为伍 , 想必脂肪也如下山猛虎般趁机抢占了不少原本留给肌肉的地盘 。 待到工位上坐下时 , 恐怕会发觉桌椅都比之前局促了不少 。 打开电脑屏幕 , 那些“年后再说”的事情会猝然张牙舞爪地扑面而来 。 就在这时 , 你几乎可以听到那张堪比出土文物一样嫌命长的健身卡 , 在某个暗无天日的角落里发出阵阵冷笑 , 提醒你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它是何等的薄情寡恩 , 明明当初耗费千金将它迎娶进门 , 却从此弃之冷宫 , 从不摆驾临幸 。
被快速堆积的内脏脂肪挤压的心灵 , 在这一刻终于感到了深深的歉疚 。 这也是这篇迟到了足足七天的文章诞生的原因 。 它本来早在春晚那场《只此青绿》的盛大舞蹈表演时就珠胎暗结 。 青青绿绿的色彩、妖娆曼妙的身姿 , 以及如峰峦耸峙的鬓发 , 确实给人一种莫可名状的感受 。 首先是视觉的冲击 , 就像青色与绿色的染料被当成眼药水滴进了瞳孔里 , 仿佛世界的色彩都为之一变 , 随后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 脑神经越过理智向腰部下令 , 让它竭尽全力后仰 , 以便测试自己多年不正确坐姿训练出的老腰究竟能达到何种极限 。
特展|不止“只此青绿”:节后假期综合症?给你些“颜色”看看
文章图片

《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 。
尽管这场“青绿腰”模仿大赛的众多选手的下场 , 是给骨伤急诊的医生添了不少麻烦 , 以至于新闻报道都不得不提醒太过热心的观众 , 不要轻易参加这场模仿大赛 。 但这也让人不由得心生好奇:让人们如此竞相“折腰”的青绿究竟有着何种勾魂摄魄的魅力?
特展|不止“只此青绿”:节后假期综合症?给你些“颜色”看看
文章图片

《只此青绿》剧照 。 (图片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微博账号)
魅力之一 , 应该就是这场舞蹈秀的背景 , 那幅闻名遐迩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 。 它的出名并非因为这场表演 , 相反 , 它才是这场舞蹈表演一炮走红的重要原因 。 那是发生在五年前的一场出乎意料的邂逅 ,2017年9月 ,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的午门展厅隆重开展 , 《千里江山图》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迅速引爆热潮 , 当年热词“故宫跑”即是这场特展众多副产品之一 。 其他的副产品还包括一系列以青绿为主色调的文创产品 , 从胸针到眼霜 , 从口红到胶带 , 从摆件到便利签纸 , 从手提袋到衣服 , 甚至还有一款香烟 , 或许香烟包装的设计者以为那些牙齿焦黄的老烟民冒着污染肺部吞云吐雾的同时 , 会在尼古丁的作用下望见云雾缭绕的青绿山水 。
特展|不止“只此青绿”:节后假期综合症?给你些“颜色”看看
文章图片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同名图书《千里江山》(故宫出版社 , 2017年8月)书封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只此青绿》也是这场特展的副产品之一 , 由此可见 , 尽管距离那场特展已经过去五年 , 但它掀起的热潮至今尚未消退 , 一千年前的画作至今仍充满旺盛的活力 。
撰文 | 李夏恩
01
青绿?啥叫青绿?
《只此青绿》的一大卖点是它称进入了作者王希孟的内心 , 透过这位十八岁的少年来观看如此妖娆多娇的青绿山水世界 。 编导表示为了创作这部舞剧 , 他们在一年八个月的时间里“几乎看遍宋代的诗词、绘画” 。 不得不说 , 这是一个浩大工程 , 目前存世的全宋诗词总字数超过四千两百万字 , 这种近乎狂热的工作量确实令人在心生敬佩之余瞠目结舌 。 但如果真有一台哆啦A梦的时光机 , 可以驾驶它回到《千里江山图》刚刚创作完成的1113年 , 也就是北宋徽宗治下的政和三年 , 去问一问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 , 他自己是如何看待刚刚完成的这幅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的话 , 他的回答或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