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征|患上“节后综合征”怎么办?专家:超2周未缓解需尽快就医

【综合征|患上“节后综合征”怎么办?专家:超2周未缓解需尽快就医】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采访人员王晶)“一想到上班 , 我就紧张到想拉肚子 。 ”“第二天上班疯狂叹气 , 好累啊!”长假结束后的两天里 , 很多网友以“节后情绪”“节后综合征”为关键词在社交媒体上发帖 。
长假过后 , 许多白领在饮食、情绪、睡眠等方面都有些不适 , 就此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春勇、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高慧敏接受央广网采访人员专访时提醒 , 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节后综合征” 。 不过 , 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超过2周没有缓解或者程度严重超出个人调节能力都需要尽快就医 , 寻求更专业的身心帮助 。
综合征|患上“节后综合征”怎么办?专家:超2周未缓解需尽快就医
文章图片

资料图:2021年2月15日 , 北京 , 市民在欢乐谷游玩 , 乐享春节假期(图片来源:CFP)
哪些症状表明已经患上了“节日病”?
“是休假之后出现的睡眠紊乱、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心悸、焦虑恐慌等等身心不适 。 ”高慧敏强调 , “节后综合征”不是一个医学术语 , 也没有严谨的医学定义 。 不过 , 从表现来看 , 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
她说 , 首先是生理层面 , 生物节律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 , 比如睡眠紊乱、消化不良、心慌心悸 。 然后是脑功能层面 , 体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下降 , 心理层面就是沮丧、恐慌、易怒、缺乏动力 。
“倒过时差的人可能有类似的经验和体会 。 综合征的本质 , 就是一种社会性时差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 。 ”高慧敏告诉采访人员 , 有关倒时差的研究显示 , 在目的地停留三天以下 , 可能不需要经历倒时差 , 也有研究显示 , 休假超过5天才能真正从工作节奏中脱离 。
这可能从侧面说明 , 长假更容易带来这种倒时差引起的不适 。 在高慧敏看来 , 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 如假期心脏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综合征、焦虑综合征等都比较常见 。 如果超过2周没有缓解 , 或者程度严重超出个人调节能力都需要尽快就医 , 寻求更专业的身心帮助 。
春节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节后综合征”?
春节假期结束后 , 大家离开了悠闲和舒适的范围 , 进入一个较为紧张的工作状态 , 身心都会有些不适应 。 “一个上午做得最多的就是打哈欠” , 北京海淀的梁女士称 , 上班盯着电脑屏幕一直处于“神游+游离”的状态 。
春节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节后综合征”?
高慧敏向采访人员分析 , 主要可能是节日传统 ,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跟家人团聚 , 吃喝 , 加上疫情影响 , 悠闲娱乐也多数集中在家庭内部 , 看电视、刷手机、玩牌成了主要的娱乐形式 。 作息松弛 , 饮食油腻 , 熬夜 , 活动量减少 , 跟平常忙碌规律的生活反差更大 , 因此也更容易出现社会性时差 。
她觉得 , 传统其实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 我们大可以多传承阖家欢乐、辞旧迎新的精神内核 , 摒弃一些造成健康隐患的外在形式 。 对此 , 高慧敏也提出一个预防的建议:假日里要维持作息规律的框架 , 避免“报复性休闲” , “躺平绝缘式休闲” 。
高慧敏解释称 , 现在很多人都奉行一种工作时拼命工作 , 休闲时玩命娱乐的生活理念 。 但很多人的实施方式可能有些问题 , 认为休闲就是睡懒觉、刷手机 , 让大脑尽量不工作 , 到头来时间不仅虚度了 , 大脑也没休息好 , 还把生物钟给弄乱了 。 最终真的“玩儿了命”就得不偿失了 。 她调侃说 , 有时候跟坐车的道理类似 , 匀速是对车而言最理想的行驶状态 , 乘车的人也最舒适 。 总是急刹急启 , 就容易晕车 。 天长日久车的使用寿命也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