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经验分享:高尿酸血症与“房颤”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 AF, 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上升 , 全世界大约有3 350万人患有房颤 , 房颤显著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1] 。 虽然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等治疗发展迅速[2] , 但是仍存在复发率相对较高 , 获益人群相对有限的问题 , 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针对房颤发生机制仍存在很多盲区 , 研究亟需深入和突破 。 因此 , 研究房颤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探索防治的有效措施至关重要 。
进行|经验分享:高尿酸血症与“房颤”
文章图片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 , 引起血液中尿酸异常增高而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 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成年男性高于7 mg/dL , 成年女性高于6 mg/dL , 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 高尿酸血症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 它还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3] 。 高尿酸诱发上述疾病的机制十分复杂 , 目前认为主要机制包括: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 促进炎症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下调一氧化氮合成酶等[3-4] 。
高尿酸血症可通过炎症、氧化应激等途径促进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5-6] 。 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脏电生理和结构重构的重要机制 。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 。 然而 , 高尿酸血症是否通过炎症、氧化应激等途径导致房颤的机制尚不清楚 。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 , 就高尿酸血症与房颤的相关性以及高尿酸血症导致房颤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1 高尿酸血症与房颤的相关性

2010年 , Letsas等[7]学者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最早证实了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永久性房颤相关 。 近年 , 陆续有学者对高尿酸血症与房颤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 Sun等[8]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1 956名年龄>35岁的社区人群 , 其中包括房颤患者139名 , 结果显示高尿酸组的房颤患病率显著高于血清尿酸水平正常组(2.4% vs.1.0%, P<0.001) , 校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后 ,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高尿酸水平与房颤显著相关(OR=1.94, 95%CI: 1.26-3.00) 。
高龄老人被认为是房颤的高发人群 , Huang等[9]进行的一项对于该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高龄老年人房颤患病率也呈正相关 。 Tamariz L团队进行的荟萃分析共纳入3项队列研究共7 930人和6项横断面研究共138 306人 , 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对危险度是尿酸正常患者的1.67倍(95%CI:1.23-2.27) 。 随后 , 该团队开展了前瞻性队列研究 , 共纳入15 382名无房颤病史的社区居民 , 随访发现房颤的发病率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浓度依赖关系[10-11] 。
然而 , 房颤与血清尿酸的浓度依赖性具有性别差异 。 性别是血清尿酸水平的显著影响因素 , Nyrnes等[12]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n=6 308)发现血清尿酸每增加1个标准差 , 女性的房颤风险比增加1.4倍(95%CI:1.14-1.72) , 男性的房颤风险比增加1.17倍(95%CI:1.02-1.36) 。 本团队Chen等[13]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n=9 078)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

2 尿酸血症引起房颤的可能机制

2.1 高尿酸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房颤的发生
一些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全身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相关[14] 。 但高尿酸血症与房颤相关的潜在机制尚不清 。 心房结构重构是房颤发生的组织基础 , 其主要表现为左心房扩大和心房纤维化 。 一项队列研究发现 , 在校正其他临床混杂因素后 , 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增加显著相关(r=0.341, P < 0.001)[15] 。 因此 , 在心房重构中 , 尿酸介导的炎症反应在促进房颤发生中可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研究发现 , 血清尿酸水平与一些炎症标志物 , 如血清CRP , IL-1、IL- 6和TNF-α等相关 。 患者炎症状态可以促进心房内血栓形成、心房细胞凋亡、心房纤维化 , 参与并促进房颤的发展[16] 。 炎症促进心房结构和电重构的潜在机制包括:心房纤维化、缝隙连接调节、细胞内的钙处理异常 。 这些异常增加心房异位活动 , 减慢心房电传导 , 紊乱心房信号传导[17] 。 一些炎症介质参与了心房结构和电生理重塑 , 如TNF、IL-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通过调节钙稳态引起肺静脉异常触发 , 缩短心房动作电位时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热休克蛋白(HSPs)协同诱导心房纤维化、连接蛋白失调、细胞凋亡和肌溶解 , 导致传导减慢和传导异质性增加[18] 。 尿酸可通过尿酸转运体蛋白进入细胞 , 并作为促氧化剂 , 激活NF-κB通路诱导释放多种促炎介质(如IL-6、L-8、TNF-α、MCP-1等)[14, 19] , 同时促炎介质又进一步激活NF-κB进而扩大炎症反应 , 导致纤维化、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死亡[20] 。 当患者处于炎症性心血管疾病状态 , 如在无菌性心包炎、心肌炎、心肌梗死和心脏手术等状态时 , 可观察到频繁发作的房颤[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