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干细胞是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的希望

肝脏|干细胞是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的希望

文章图片

肝脏|干细胞是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的希望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加工厂 , 担负着重要的消化、合成、代谢及内分泌调节功能 。 当发生急性损伤或部分切除后 , 可以发挥强大的再生能力 , 在短时间内完成功能和细胞数的恢复 。

 但如果肝脏的慢性损伤持续 , 尤其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阶段 , 肝脏再生能力被显著抑制 , 出现以肝功能减退为主的临床症候群 , 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 , 病情很难逆转 。
如何实现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一直是慢性肝病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 在理论层面上 , 干细胞的高度自我更新能力使得干细胞可以成为一个源源不竭的细胞库 , 极大地克服肝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时肝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有限的问题;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赋予了干细胞一定的可塑性 , 可分化为具有肝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 。
在体外 , 将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 可以解决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来源困难的问题 。 在体内 , 将干细胞经肝动静脉回输入肝脏局部 , 可分化为肝细胞 ,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脏功能 , 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
1、干细胞回输治疗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且不增加肝癌的发生 。
一项通过近10 年的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明确了自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结果显示:自体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升患者肝脏功能(合成能力——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提高) , 降低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 。 患者平均生存期由71 个月延长为 94 个月 , 5 年生存率由 52.1%提高为71.2% 。

2、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肝细胞是干细胞用于肝脏疾病治疗的理论支撑 , 也是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
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血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等细胞 , 还可跨胚层界限 , 分化为肝细胞等 。 1999 年 , 美国学者 PETERSEN 将雄性鼠骨髓移植入肝损伤雌性鼠模型 , 并通过 2-乙酰氨基酸抑制自身肝细胞的再生、刺激卵原细胞的增殖 , 发现雌性鼠肝脏内存在一些含有 Y 染色体的卵原细胞及肝细胞 , 说明来自雄性鼠的骨髓细胞移植入雌性鼠体内后可分化为肝卵原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 。
3、干细胞移植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肝功能 , 并且可以改善肝组织学 。
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 。 移植后 2 周 , 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较移植前明显减轻 , 移植后 4 周 , 肝纤维化基本消失 。 而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 。
干细胞回输治疗可以修复肝组织学的证据在临床标本中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 有研究小组进行了自体骨髓MSC 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 24 例 , 1 次干细胞治疗组21 例 , 2 次干细胞治疗组 23 例) , 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治疗 12 个月内的 CTP评分稳定改善 , 且肝脏胶原面积降低 。 且2 次治疗组较 1 次治疗组在修复肝组织学方面效果更显著 。
4、干细胞通过改善肝脏免疫微环境改善肝脏纤维化 。
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 乙肝相关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多种免疫因子如IL-17明显升高 。 而 MSC 移植后 IL-17 显著降低 , 并且外源性干预 IL-17 的水平可直接影响 MSC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 提示 MSC 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 IL-17 的水平修复了肝纤维化 。 此外 , MSC 可以分泌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3、TIMP-1)等 , 直接降解胞外基质 , 减轻肝纤维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