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未来医疗机构该如何设置?我们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

日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 。 《指导原则》指明了医疗机构设置的“下一站”方位 。 本报采访人员近日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 , 请其解读《指导原则》 。
01
公立医院设置基本规则有变化
当前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 人口分布格局不断调整 , 新发再发传染病挑战形势严峻 , 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相对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中的县办、市办、省办及以上综合医院(单个执业点)适宜床位规模 , 《指导原则》对应的床位规模分别为600~1000床、1000~1500床和1500~3000床 , 均有较显著的增长 。
对此 , 前述负责人表示 , 《指导原则》依据了三个因素综合确定床位规模: 一是根据各级医院的职能定位和学科设置 。 依据《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和前期实践经验 , 综合考虑护理单元的服务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 每个病区的适宜床位规模宜为40~50床 , 一般情况下省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按照40~60个病区、地市级医院按照20~30个病区、县级医院按照15~20个病区加强专科能力建设 , 以满足各区域居民的专科诊疗能力需求 。二是考虑人们对诊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 。 据统计 , 2015—2019年综合医院的入院人数增长幅度超过28% , 诊疗人次数增长幅度超过23% , 快速增长的诊疗服务需求对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各级综合医院的床位规模现状 。 以2019年对8200余家综合医院床位规模的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 , 综合考虑同级综合医院的床位规模差距较大的实际 , 采用区间方式对各级医院床位规模进行规范 。 此外 , 还充分考虑到当前综合医院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 , 《指导原则》采用区间方式明确了各级综合医院床位规模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指导原则》中着墨颇多 。 比如 , 在强化合理配置床位资源方面 , 给出了多种措施:从区域床位规模总量进行调控、从新增床位的结构上调控等 , 明确提出医疗机构的设置要以千人口床位数等主要指标进行宏观调控 , 国家层面2025年千人口床位数的指标值为7.4~7.5床 , 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新增三级综合医院及床位时 , 要综合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因素 , 原则上平均住院日过长的不得新增 。
前述负责人还指出 , 各地要遵循《指导原则》的总体部署 , 拟订、论证、按程序发布和实施本区域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
医疗|未来医疗机构该如何设置?我们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
文章图片

02
实力强的公立医院适度发展分院区
《指导原则》首次明确了公立医院分院区的概念 , 这一点备受业内关注 。 具体来讲 , 分院区是指公立医院在原有院区(主院区)以外的其他地址设立的 , 具有一定床位规模的院区 。 它属于非独立法人 , 其人、财、物等资产全部归主院区所有 。 “发展分院区 , 旨在扩充优质医疗资源 , 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 应当‘优中选优’综合遴选 , 并加以规范、引导 。 ”前述负责人强调 ,规范发展分院区 , 并不意味着公立医院的规模将持续扩大 , 而是遴选实力强的公立医院适度发展分院区 , 同时避免一些尚未达到要求的公立医院盲目发展分院区 。
前述负责人指出 ,实力强的公立医院 , 综合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效率等应当是区域内先进水平 ,通过医联体建设、双向转诊、日间手术等措施 , 协同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服务 , 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后 , 仍难以满足就医需求的 , 可进一步评估医院自身的建设发展阶段 , 在加强人才储备的前提下 , 视情况发展分院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