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素|一项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提示: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路还很长

日前 , 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 。 其中 ,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分析报告》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分析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来自202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开展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调查 。 该调查覆盖29个省(区、市) , 选取10~16岁中小学生24714名 。
蓝皮书指出 , 生活节奏加快 ,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引起的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父母离异、高龄二胎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等) , 社会环境的改变(如社交媒体兴起 , 网络成瘾、网络欺凌等问题) , 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
01
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度偏低
影响因素|一项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提示: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路还很长
文章图片

02
及时筛查出高危个体很必要
调查表明 , 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知道在自己的年龄段患上抑郁症是可能的 , 成年人更需了解和重视他们发出的求助信号 。
在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中 , 超过1/4的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 。 在出现心理问题时 , 无抑郁问题的中小学生反而更倾向于接受专业心理帮助 , 表示“肯定会”寻求帮助的比例达到39.1%;而在有抑郁倾向和抑郁高风险的中小学生中 , 这一比例仅为11.9%和7.1% 。
相反 , 在无抑郁问题的中小学生中 , 明确表示“不会”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比例仅为10.5%;而在有抑郁倾向中小学生中 , 这一比例升至25.7%;在抑郁高风险的中小学生中 , 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46.8% 。
《报告》建议 , 对于中小学生群体及时进行筛查并确定其中的高危个体是很有必要的 。 与此同时 , 也要将心理问题的相关内容作为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中小学生普及 , 降低和消除心理疾病的病耻感 , 减少他们的求助顾虑 。
03
有的放矢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调查显示 , 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略高 , 城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分总体高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得分 。 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的中小学生抑郁风险越低、心理韧性越高 , 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意愿和态度越积极 。
调查显示 , 父母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家庭因素 。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中小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影响 。 父母有更高学历 , 一方面可能让他们自身有更高的知识水平 ,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孩子提供更多知识 。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中小学生 , 对儿童心理、家庭环境与养育、自杀预防、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4个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家庭环境与养育知识方面 , 更有优势的是来自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及中下家庭的中小学生 。 经济很宽裕时 , 可能父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 子女从父母那获取的关于家庭环境与养育知识反而更少 。
【影响因素|一项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提示: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路还很长】《报告》建议 , 对于经济相对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 , 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育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如街道居委会)也需通过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活动 , 来提升辖区困难家庭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 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生 , 一方面要发挥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 积极推动心理健康知识在农村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 , 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资源 , 让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知识更利于通过网络观看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