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速新闻(速新闻记者 仲文路 实习生 丁天然)说起汤圆|圆圆满满,年味仍在

本文转自:速新闻
本文转自:速新闻(速新闻记者 仲文路 实习生 丁天然)说起汤圆|圆圆满满,年味仍在
文章图片
(速新闻采访人员仲文路实习生丁天然)说起汤圆 , 早在北宋时期便有:“煮糯为丸 , 糖为腰 , 谓之圆子 。 ”
时至今日 , 每逢元宵佳节汤圆都是“座上宾” , 它承载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 象征着团团圆圆 。 2月11日上午 ,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节 , 市民靳宏菊和丈夫邱红伟在店里包起了汤圆 , 与以往不同的是 , 他们又“研发”了一些新品种 。
本文转自:速新闻(速新闻记者 仲文路 实习生 丁天然)说起汤圆|圆圆满满,年味仍在
文章图片
“今年 , 我们包了五种口味的汤圆 , 分别是紫薯味、南瓜味、菠菜味、草莓味和原味 。 馅料则是由红芸豆、板栗、蜂蜜、黑芝麻、木糖醇等调制而成 。 我家的汤圆皮薄馅多 , 许多减脂人群都很喜欢 。 ”靳宏菊说 。
包汤圆时 , 只见邱红伟和靳宏菊两人配合默契 , 从加入开水和面 , 到不断地重复揉搓 。 紫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粉色的、白色的面团便做好了 。
紧接着 , 他们又拿出事先调制好的馅料 , 将其包裹在各个不同颜色的面团之中 。 不一会儿 , 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便成型了 , 而后放入滚烫的开水中煮至十分钟左右 , 饱满圆润、香气扑鼻的汤圆就出锅了 。
本文转自:速新闻(速新闻记者 仲文路 实习生 丁天然)说起汤圆|圆圆满满,年味仍在
文章图片
大小适中 , 圆圆滚滚的汤圆 , 既有面团的糯 , 又有各种馅料夹杂在一起碰撞出的香甜 。 一口咬下去 , 浓稠、绵密的馅料便溢了出来 , 留香于唇齿之间 。 颇有诗人胡秉言笔下 , “香泽糯米做汤圆 , 沸水飘银富贵咸 。 入口绵甜滑润爽 , 阖家欢乐醉天年 。 ”之感 。
如今 , 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做汤圆、吃汤圆不仅是欢度元宵节的一种仪式 , 更是祖祖辈辈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 。 追古溯今 , 《吴氏中馈录》一书中就曾记载了宋朝汤圆的吃法、做法:煮沙团、砂糖入赤豆或绿豆煮成沙团 , 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 。
本文转自:速新闻(速新闻记者 仲文路 实习生 丁天然)说起汤圆|圆圆满满,年味仍在】无论汤圆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创新 , 又产生多少种复杂的样式与口味 , 其中的“圆”始终意味着“团圆”“圆满” 。 元宵佳节吃汤圆 , 永远代表着家庭的和和美美、幸福吉祥 , 无论身在何方 , 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 总会温暖人们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