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受伤生病的运动员,送去哪了?走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专区”

当下 , 北京冬奥会赛事正浓 。来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儿在赛场上全力拼搏 , 家家通过电视、手机、电脑观看着惊险刺激的比赛 。每每到精彩激烈的角逐环节 , 一旦出现失控、撞击、摔倒 , 参赛选手就可能出现骨折、扭伤、外伤、脱臼等损伤 , 在经过比赛现场医疗保障队的快速处理后 , 有些受伤运动员还需要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那么 , 他们被送到哪里?是怎么救的?下面 ,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 , 做个解读 。
1、运动员都属于闭环内?
是的 。鉴于当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 , 防止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 , 保障参赛各方的安全 , 根据冬奥组委会要求 , 从2022年1月23日至冬残奥会结束 , 所有来华涉奥人员将实施闭环管理 , 以确保冬奥会的安全举办 。闭环内人员包括境外来华的人员和国内直接服务外方的工作人员 , 这里肯定就包括参赛选手 , 还有教练、队医、队友、随行人员等等 。
2、闭环内是如何管理的?
闭环内人员要求在闭环内酒店或冬奥村集中住宿 , 只能在闭环内自由活动 , 往返指定闭环场所之间必须乘坐冬奥专用车辆 , 从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所有涉及冬奥场所 , 均不能与闭环外人员接触 。换句话说 , 他们的地方我们进不去 , 我们这里 , 他们也进不来 。
另 , 闭环里是有“规定动作”的 。涉及闭环内比赛、生活、工作的所有人 , 每天都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 除吃饭喝水睡觉 , 都要求戴口罩 。
但 , 发生不得已的特殊情况 , 就有可能需要“外出” 。比如 , 运动员受伤了 , 工作人员病了等等 。这时候 , 就需要一个“专属通道”送到指定医院的闭环专区救治 。
冬奥|受伤生病的运动员,送去哪了?走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专区”
文章图片
在2月7日举行的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1/4决赛中 , 韩国选手朴章赫被意大利选手撞到后身体失去控制 , 手撞到另一位队员的冰刀上 , 经过现场处置后 , 被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 。
3、为啥医院要设“冬奥专区”?
说起“专属通道”途径 , 先要说说“冬奥专区” , 官方名称是北京冬奥(残奥)会诊疗专区 。
冰雪运动的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概率较高 , 一旦受伤 , 如何救治?如何与闭环外患者区分开?为精准分类收治 , 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 , 北京卫健委决定安排18家定点医院保障北京冬奥会的医疗救治 , 要求收治定点医院均设置“冬奥专区”等独立区域 , 建立诊疗闭环 , 用于收治冬奥闭环内的患者 。
4、哪个场馆运动员会被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作为冬奥会医疗保障收治定点医院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负责首都体育馆冬奥会相关赛事人群的医疗保障工作 , 这就需要距离首体最近的西直门院区设置“冬奥专区” 。
首都体育馆 , 建成于1968年 , 被堪称我国“资历最老”的双奥场馆 , 包括一个竞赛场馆和两个训练馆 , 此次北京冬奥会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