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效良方,补肺气、治咳嗽、平喘息,是肺部健康的“守护神”

一个奇效良方,补肺气、治咳嗽、平喘息,是肺部健康的“守护神”

文章图片

一个奇效良方,补肺气、治咳嗽、平喘息,是肺部健康的“守护神”

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岁月 , 还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光 , 稍不注意 , 依然会出现感冒咳嗽的病症 。 感冒咳嗽这样的情况 , 太过寻常 , 也因此很多人对于感冒咳嗽不太重视 , 因为有些体质好的人 , 即便不用药 , 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也能自愈 。 但是 ,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体质强壮的 , 也有很多人是属于虚弱的体质类型 , 这样的情况 , 一旦遇上感冒咳嗽 , 轻则缠绵难愈 , 重则变生诸症 。 所以说 , 不要轻视任何一种小痛小病 , 以免导致点滴之疴演变成膏肓之疾 。
说到咳嗽 , 一般都需要辨别寒热虚实 , 而唯有两味中药 , 对于咳嗽来说 , 是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使用的 , 这两种中药就是止咳领域的“王牌药对” , 它们就是“紫菀、冬花药对” , 也可以简称为“紫花药对” 。 一般来说 , 在止咳方中 , 有紫菀和冬花加持 , 对于咳嗽的疗愈效果 , 是能发挥良好作用的 。 那么 , 自古以来 , 究竟有没有紫菀和冬花同方配伍的良方呢?自然是有的 , 比如射干麻黄汤、紫菀汤、人参蛤蚧散、紫菀膏等 。


紫菀和款冬花同方配伍的良方中 , 除了射干麻黄汤在后世的运用中十分广泛之外 , 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良方 , 虽然现代运用的比较少 , 但是它的确很奇妙 , 而且它的来历还十分特别 。 在唐玄宗时期 , 他为了让“天下无疾” , 于是“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 , 于是乎 , 《广济方》便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皇帝亲自担任主编的一部官修方书 , 只可惜这么一部对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医方书 , 却没有得到完整的流传 , 至今 , 《广济方》已无原貌 , 大多都是辑复本 , 甚为可惜 。 而在《广济方》中 , 记载了一个名叫紫菀汤的方剂 , 就是紫菀与款冬花同方配伍 。
紫菀汤出自《广济方》 , 后被《外台秘要》收录 , 《局方》收录时 , 将此方更名为钟乳补肺汤 。 紫菀汤由“紫菀、五味子、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 , 绵裹)、款冬花、桂心、人参各二两 , 钟乳(研 , 绵裹)、麦门冬(去心)、桑根白皮各三两 , 大枣(擘)二十枚 , 粳米一合”等12味中药组成 。 按照原方煎服方法 , 是先煎这些中药切细或者打成粗末 , 使用时 , 取水一斗五升 , 先煎桑根白皮和粳米 , 待水煎至九升时 , 去掉桑白皮和粳米的药渣 , 然后将其他中药放进去一起煎煮 , 待水煎至三升时 , 去掉药渣 , 温服 , 每日三次 。 服药期间 , 不要吃生葱、热面、炙肉等食物 。
按照《广济方》的记载 , 紫菀汤主要用于治疗肺气不足所导致的咳嗽上气 , 咽喉闭塞 , 短气喘乏 , 连唾不已 , 寒从背起 , 口中如含霜雪 , 语无音声等病症 , 甚至因此出现“唾血腥臭 , 干呕心烦 , 耳闻风雨声 , 皮毛悴 , 面色白”的重症 , 也可使用紫菀汤 。 也就是说 , 《广济方》所记载的这个紫菀汤 , 主要是用于治疗肺气不足所导致的一切肺部疾病 , 无论是轻症 , 还是重症 , 都可以辨证使用 。 然而 ,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 , 这么经典的一个奇效良方 , 却在后世传承中几乎失传 , 当然 , 这个可能与《局方》的更名有关 , 毕竟“钟乳补肺汤”的名字 , 自然是比不上“紫菀汤”的;当然 , 还有一个原因 , 可能与方中含有石钟乳有关 。
石钟乳原本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 奈何它的运气不怎么样 , 曾几何时 , 它被卷入“五石散”的纷争之中 。 原本 , 五石散也并非一无是处 , 它对于年迈体虚、阳气不足的人群 , 如果用法得当的话 , 是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的 , 但是随着养生修仙的鼓吹 , 以及文人墨客毫无节制的滥用 , 导致很多人由于过服久服五石散导致身患重疾 , 甚至丢掉性命 , 最终被后世医家所唾弃 。 诚如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所说 , “自唐迄今 , 因服钟乳而发病者不可胜记 , 服之而获效得力者不闻一二” 。 这可能是《局方》对于紫菀汤更名后被雪藏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

紫菀汤全方一共十二味中药 , 那么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全方以紫菀、人参、钟乳石为君药 , 主要起到温补肺气的作用;以款冬花、白石英、麦门冬、五味子、桑白皮为臣药 , 主要起到清肺热、温肺寒、下肺气、敛肺气的作用;以生姜、大枣、桂心、粳米为佐使药 , 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沟通内外、畅达上下的奇妙作用 。 尤其是桂心一药 , 堪称全方的“神来之笔” , 既可以沟通心肾 , 又可以温暖全身 , 既有补益的作用 , 又有消散的作用 , 既能内治五内邪热 , 又能外治肌热虚汗 , 既能治疗在表的风热 , 又能治疗传里的骨蒸 , 而且还能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腹痛、下利大小肠 , 而且还是“诸药先聘通使” , 指哪儿打哪儿 , 无孔不入、无处不到 , 堪称全方“画龙点睛”之药 。
总体来说 , 《广济方》秘传的这个紫菀汤 , 补肺气、治咳嗽、平喘息 , 是肺部健康的守护神 , 只可惜 , 由于全方中含有石钟乳和白石英两味矿物类中药 , 导致后世医家对这个奇效良方避而不用 , 甚为可惜 。 对于方中的石钟乳和白石英 , 一般需要先煎半小时以上 , 一是有利于药物的成分析出 , 二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 至于石钟乳 , 如果能够找到它的上品 , 且使用得法 , 对于治病救人大有裨益 , 诚如柳宗元在《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中所说 , “食之使人荣华温柔 , 其气宣流 , 生胃通肠 , 寿善康宁 , 心平意舒 , 其乐愉愉” 。 对此 , 不得不让人感叹 , 古代的中医秘传的诸多秘方良法 , 一定要在借鉴中继承 , 在创新中发展 , 不能因为其中的一两味药而导致整个方剂的传承犹如“泥牛入海” , 如此的“因噎废食” , 就太过可惜了 。
【一个奇效良方,补肺气、治咳嗽、平喘息,是肺部健康的“守护神”】【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 。 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 , 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 , 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