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中年人|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八、间隔记忆法
技能二:间隔穿插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 大脑在睡眠时会对记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组织 , 所以 , 两次检索练习至少间隔一天 。
这是一个典型的间隔安排:第一天花20分钟 , 背到磕磕绊绊的程度就够了;第二天10分钟 , 足以记到比昨天更熟一点的程度;第三天只要花5分钟 , 第四天3分钟 , 第五天3分钟……
如果需要背诵的内容篇幅较大 , 第一天花20分钟都不够 , 那就要分批次:第一天花20分钟记第一批;第二天先用15分钟记第二批 , 再用10分钟复习第一批;第三天用15分钟记第三批 , 再用10分钟复习前两批……如果有多个科目的背诵作业 , 那最好穿插进行 , 而不是逐个攻破 。 比如 , 背一会儿语文 , 再背一会儿英语 , 然后再返回来根据提示回忆几遍语文……这种穿插学习的安排更有利于长期记忆 。
技能三:躬身入局
即使是检索练习 , 仍然会带来压力 。 对孩子的压力是 , 每次回忆都得用心和用力;对父母的压力是 , 每次练习都得加工和参与 。 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一段时间后孩子对这种记忆方法产生兴趣 , 且熟悉了“来料加工”的技能 , 慢慢能自己进行检索练习 。 理想的情况并非不可能实现 , 只要舍得躬身入局、抛砖引玉——父母是砖 , 孩子是玉 。 做法是:父母找一篇要背的资料 , 请孩子帮忙提示 , 合理安排间隔 ,直到熟练背下来 。
我想背一本书里的诗篇 , 共三百多字 。 我做了11张记忆卡片 , 请儿子帮我提示 。 他很兴奋 , 拿起一张卡片:“42篇第1节” , 我先念上几遍 , 然后尝试回忆 。 回忆得不对 , 儿子就给我念一遍正确的 。 往往一张卡片练习了十几遍 , 还不能做到一字不差 。
每天要记四张新卡片 , 他要陪我反反复复十几分钟 。 后来他有点不耐烦了:“爸爸 , 我都背过了 , 怎么你还是记不准呢?”我说:“中年人的记忆力相比青少年是衰退的 , 不过中年人的耐心可能比青少年好点儿 。 ”
最初三天用时稍长 , 后面没有需要新记的卡片了 , 每天就只要几分钟 , 大约一周背到了熟练 。 最初三天是我主动找他:“你有时间帮我提示卡片吗?”后来都是他主动找我:“爸爸 , 现在要帮你背诗篇吗?”等到他自己要完成背诵作业的时候 , 他也跑来要我这样帮他提示 。
躬身入局的好处非常明显 , 能让孩子观察到记忆力的规律——起头很难 , 之后越来越轻松;少记多忆 , 重复进行“提示-回忆”练习;间隔效应 , 在稍有遗忘时通过回忆巩固记忆 。 孩子会自己总结出: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 , 投入适当的努力 , 加以必要的时间 , 就可以记住任何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