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一种治疗皮肤燥痒的灵丹妙药

【苦参,一种治疗皮肤燥痒的灵丹妙药】小编导读苦参 , 味道苦不堪言 , 却有止痒、祛痰 , 平喘 , 舒张支气管 , 抗心肌缺血 , 抗快速型心律失常 , 利尿 , 抗肿瘤 , 抗过敏等等诸多神奇功用 , 故名之“苦参” 。本文介绍临床中如何使用苦参 。
苦参味苦 , 性寒 ,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燥湿 , 杀虫利尿 , 祛风止痒 。用于热痢 , 便血 , 黄疸 , 热淋 , 赤白带下 , 阴肿阴痒 , 湿疹湿疮 , 皮肤瘙痒 , 疥癣麻风等 。
临床使用苦参 , 应注意其作用部位、剂量、用法、常用剂型等相关内容 。

苦参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在下 。所谓在外 , 就是可以治疗皮肤病 , 如荨麻疹、湿疹、疥癣等 , 常与白鲜皮、僵蚕、蝉蜕、荆芥、防风、生地、牡丹皮等配伍应用 。所谓在下 , 就是可以治疗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沥、小便不利、白带过多、痔疮等 。如治疗痔疮下血 , 每与槐花、地榆、泽泻、黄柏、当归、秦艽、枳壳、防风等同用;我在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炎引起的小便滴沥不尽 , 常用苦参10g , 配浙贝母、当归各10g为基本方 , 辨证加药 , 有一定效果 , 供参考 。
苦参味极苦 , 大量服用易导致呕恶 , 所以我用本品 , 很少超过15g 。《本草新编·卷之三》也曾记载:“过于迅利 , 宜少用为佐使 , 不宜多用为君臣 。”《中国药典》规定每日用量为4.5~9g 。
苦参外洗治疗皮肤病 ,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用此一味 , 水煎外洗 , 治疗狐惑病“蚀于下部”者 。狐惑病的部分表现类似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 , 有文献报道 , 苦参可作为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主药 , 不论有无溃疡 , 如有眼部、口腔及下肢症状的白塞氏综合征患者 , 皆可于甘草泻心汤中加入苦参 。另外 , 苦参煎水漱口可治龋齿 , 如太仓公淳于意治疗齐大夫病龋齿 , 灸左手阳明脉 , 以苦参汤日漱三升 , 五六日愈 , 取其杀虫之功 。苦参用醋轻煎 , 有催吐作用 , 可治食物中毒 , 《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中记载:“饮食中毒 , 烦满 , 治之方:苦参(三两) , 苦酒(一升半) 。右二味 , 煮三沸 , 三上三下 , 服之 , 吐食出 , 即瘥 。”这些记载对于丰富苦参的使用方法有所帮助 。
现今临床 , 有人将苦参制成糖浆 , 治疗精神病人顽固性失眠非常有效 。其具体制法是:取苦参1000g , 加水适量 , 第一次煎煮40分钟 , 第2~3次均煎煮30分钟 。将3次药液合并 , 浓缩至1000mL , 过滤 , 加白糖200g , 加热溶化 , 备用 。每晚服20~25mL 。治疗28例精神病患者 , 19例有效 。苦参味苦入心经 , 可清心经热 , 以宁心安神 , 故对于火邪扰心之失眠 , 确有参考价值 。
苦参药性苦寒伤胃 , 脾胃虚寒者当慎用 。内服尚有伤肾之弊 , 《本草新编·卷之三》记载:“苦参之不益肾 , 岂待问哉?沉寒败肾 , 必有五更泄利之病;苦寒泻肾 , 必有少腹作痛之疴 。苦参味苦而寒 , 气沉而降 , 安得不败肾而泻肾乎?而五更泄利 , 小腹作痛 , 必不能免矣 。”此外 , 有些人外用苦参擦牙治疗牙痛 , 但不宜长久使用 , 因齿为骨之余 , 肾主骨 , 腰为肾之府 , 久用苦参擦牙 , 药性由齿及肾 , 可伤肾致腰痛 。苦参不宜与藜芦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