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业绩亮眼、全场景化突破 我国新冠病毒检测深化提效

业绩亮眼、全场景化突破 我国新冠病毒检测深化提效
文/福布斯中国
疫情还在冲击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 , 科学期刊《疫苗》主编、梅奥诊所顶级流行病学家格雷戈里·波兰博士 (Gregory Poland)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将持续到下个世纪 , 后代将持续接种疫苗 。
世卫组织15日发布报告中称 ,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已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毒株 。 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 , 新冠变异毒株一直在发生变化 。 未来是否会有另一个全新的新冠病毒毒株出现 , 只有时间能解答 。
可以肯定的——降低发病率 , 尽最大可能的接种疫苗是应对的正确措施 。 令人骄傲的是 , 我国的疫苗接种成绩不错 , 截止2月14日 , 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0亿剂次 。
经过两年发展 , 我国新冠疫苗从无到有 , 快速发展 。 不仅走在全球疫苗研发的前列 , 也成为超级疫苗工厂 , 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并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
新冠核酸检测属于体外诊断 。 在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基数、慢性病、传染病等发病率的提高以及新兴国家市场的需求推动下 , 体外诊断发展迅速 。 中国也正从无到有 , 迅速追赶 。
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大致分为根据感染激起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的抗体进行检测——如胶体金检测法、荧光检测法、发光检测法;病毒RNA片段的检测——核酸检测 , RT-PCR和测序的检测方法;通过新冠病毒抗原的检测 。
基于各个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 目前新冠检测主要集中在抗体和核酸检测方面 。
核酸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特点 , 在国家卫建委发布的前七版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指南中 , 核酸检测都是作为确诊的金标准 , 也是目前新冠检测试剂获批最多的检测方法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国内可以提供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的本土生产企业大部分已经获得美国FDA和/或EUA批准 , 具备了海外出口能力 , 获批产品的方法学主要基于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 。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 , 一类是主要从事上游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业务 , 如硕世生物、复星医药等;二类是主要从事下游的检测业务 , 如金域医学;三类是这两者都兼而顾之 , 如华大基因、迪安诊断等 。
业绩向好
截止2月15日 , 已有不少新冠检测板块公司公布了业绩 , 成绩亮眼 。 热景生物、九安医疗、东方生物、明德生物等均预计业绩增长超过一倍 。
九安医疗(002432.SZ)1月20日晚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 , 预计2021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亿元-12亿元 , 同比增长271.40%-395.19%;扣非净利润为8.5亿元-11.5亿元 , 同比增长243.46%-364.68% 。 对于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 , 公司表示 , 报告期内 , 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业绩大幅度增长 。
九安医疗从去年11月不足7元/股 , 一路拉升到最高88.88元/股 , 目前股价回落至60元/股左右 。
明德生物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 , 预计2021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15亿元 , 同比增长177.23%-219.88% 。 报告期内 , 公司国内新增了1,500多家分子诊断等级医疗机构客户 , 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销售大幅增长 。
越来越快的新冠检测
面对疫情 , 检测时间短一点、再短一点 , 成为了检测领域共同努力的目标 。 检测时间从1个小时到30分钟 , 再到分钟级别 , 新冠检测时间越来越快 。
今年2月 ,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大程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基于“分子机电系统”(MolEMS)的晶体管传感芯片研究 , 因为在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样本不需要复杂耗时的核酸提取和扩增过程 , 检出限最低达10~20拷贝每毫升 , 检测时间小于4分钟 , 优于现有新冠核酸PCR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