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睡眠不足会导致近视吗?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眼健康有好处 , 但能防控近视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 我做了一些调查 , 发现这个问题很不简单 , 是一个非常前沿、非常复杂的领域……
变化|睡眠不足会导致近视吗?
文章图片

什么是生物钟(昼夜节律)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就是昼夜节律 。 昼夜节律是一种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节律 , 是一种基于细胞的自主分子计时机制 。 生物钟调节着睡眠和清醒、血压和心率、运动、激素分泌、体温、新陈代谢和许多其他生理过程的日常节律 , 这些节律大部分是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时钟”直接或间接控制 。
变化|睡眠不足会导致近视吗?
文章图片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解剖位置
生物钟(昼夜节律)主要由环境光照调控
环境光是保持生物钟最重要的因素 , 所以光照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 视黑素(Melanopsin , 也有翻译为“黑视素”)是一种表达在自主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上的感光色素, 具有直接感光的特性 。 视黑素与视杆蛋白和视锥蛋白类似 , 但其作用光谱不同 , 最大吸收范围为484nm(蓝光);它会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束一系列的信号级联过程将光刺激信号传递至昼夜节律控制系统——视交叉上核(SCN) 。 而ipRGCs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松果体褪黑素的释放 。 日间自然光含有蓝光(484nm)抑制褪黑素分泌 , 让人精神抖擞;太阳下山后 , 没有蓝光(484nm)刺激时褪黑素分泌增加 , 让人昏昏欲睡——似乎在提醒大家该睡觉了 。
光照与节律变化的关系 , 是治疗时差反应的基础 , 比如现在有帮助倒时差的眼镜就是基于这种原理设计的 。 这种眼镜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刺激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调节(刺激或抑制)褪黑素在不同时段的分泌水平 , 调节佩戴者生物钟节律以达到帮助倒时差的作用 。
变化|睡眠不足会导致近视吗?
文章图片

帮助倒时差的眼镜
昼夜节律与屈光发育相关
早在1957年 , Jensen在期刊《Science》的文章就报道了持续黑暗或持续光照(打破昼夜节律)会影响小鸡的屈光发育 , 当时就提出假设 , 如果没有正常的昼夜节律(光/暗周期)可能会导致异常的眼球生长和屈光不正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昼夜节律和眼球生长、屈光发育有关 。 人类和动物的眼轴和其他解剖生理特征都会受昼夜节律的影响 。
1、人工照明与自然照明有很多差异
与“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的古人相比 , 现代人工照明(夜间照明的增加)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而照明科技在快速发展 , 从早期的白炽灯到荧光灯、LED(发光二极管)灯 , 不同照明的光谱和亮度也在变化 。 日间我们通常在室内工作 , 室内的照明情况与自然光大不相同 , 当太阳下山后 , 我们又受到各类强弱不等、光谱不同的人工照明:有电视/电影可看 , 有手机/IPAD可玩 , 随时随地都在受不同类型、强度、波长的人工照明影响……
自然和人工照明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1.室内照明强度一般在100至500勒克斯;户外自然光的照度依大气条件而定 , 在1000至10万勒克斯之间 。 这样褪黑激素分泌的节律在户外和室内环境(包括白天和晚上的人工照明)差别就会很大了 。
2.夜间照明情况复杂 , 大面积的人工照明和云/尘埃对光的反射/折射会照亮整个天空 , 形成夜空漫射光(不包括月亮、星星和其他自然光) 。 阴天云层厚 , 产生的夜空漫射光比晴朗的夜晚更强 。 而且随着云量的变化 , 亮度变化也非常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