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BJC:肝癌或许也可以靠尿检!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2] , 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分期 。 早期HCC患者可通过切除或肝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 , 其5年生存率>70% , 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10% , 由此可见 , 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
目前 , HCC筛查普遍认可和使用的生物标志物是血清甲胎蛋白(AFP) , 然而其敏感性一般(40-60%) , 尤其是在筛查早期HCC时[1];且AFP升高还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高ALT水平有关[3] 。 为了改善早期HCC筛查方法 , 迫切需要开发更好的生物标志物 。
【模型|BJC:肝癌或许也可以靠尿检!】近日 , 由美国Baruch S. Blumberg 研究所Ying-Hsiu Su领衔的研究团队在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4] 。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 基于尿液ctDNA生物标记物的检测组 , 包括突变的 TP53 ,甲基化的 RASSF1A 和 GSTP1, 并与AFP联合建立两阶段模型, 用于HCC的检测和筛查 。
相比单独使用AFP检测 , 含尿液ctDNA的两阶段模型检测能将检出病例数提高30% , 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0期HCC的检出率从62%提高到92% ,BCLC A期从40%提高到77% 。 因此 , 基于尿液ctDNA的检测对HCC患者 , 尤其是低AFP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无创性HCC筛查方法 。
模型|BJC:肝癌或许也可以靠尿检!
文章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HCC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 , 因此会存在多种基因的改变 。 前期研究表明 , 尿液中含有一些低分子量DNA或无细胞DNA[5];另外HCC等癌症患者尿液中的DNA也具有癌症特异性 , 如基因突变和异常DNA甲基化等[6] 。
为了确定HCC的潜在尿液DNA标记物 , 研究人员利用来自慢性肝病、肝硬化或HCC患者的已保存尿液DNA , 对8种标记物进行检测 , 发现与非HCC(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 , HCC患者尿液中249位点突变 TP53 、甲基化的 mRASSF1A 和 mGSTP1 水平显著增高 , 因此将这3个标记物作为ctDNA检测组用于后续分析 。
模型|BJC:肝癌或许也可以靠尿检!
文章图片

每个疾病类别中尿液标志物的分布散点图
接下来 , 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病例对照式分析 , 共入组609例患者 , 包括186例HCC , 144例肝硬化和279例乙型肝炎 , 收集其尿液DNA样本(至少1 ng/mL) , 并对尿液ctDNA检测组进行定量 , 以分析其筛查HCC的性能 。
模型|BJC:肝癌或许也可以靠尿检!
文章图片

研究流程图
首先 ,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ROC曲线 , 分析血清AFP和尿液ctDNA检测组对HCC的筛查性能 。 结果显示:虽然尿液ctDNA检测组的性能(AUROC为0.7440)不及血清AFP(AUROC为0.8546) , 但在90%特异性时 , 血清AFP的诊断临界值为5.8 ng/mL , 明显低于普遍接受的AFP值≥20 ng/mL [7] 。
模型|BJC:肝癌或许也可以靠尿检!
文章图片

血清AFP和尿液ctDNA检测组的ROC
考虑到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的AFP通常高于5.8 ng/mL[8] , 研究人员将AFP <20 ng/ml的患者定义为“低AFP” , 进一步分析尿液ctDNA检测组在低AFP患者中的检测性能 。
研究人员发现在186例HCC患者中 , 98例(53%)为低AFP患者 , 这一比率与以往研究一致[8] 。 另外 , 当特异性为90%时 , 在所有HCC患者中 , 82例(44.1%)患者尿液ctDNA检测呈阳性;而在低AFP患者中 , 48例患者尿液ctDNA阳性 。 该数据表明 尿液ctDNA标记物的检测性能独立于血清AFP 。
HCC患者的AFP和尿液ctDNA检测组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