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效良方,健脾利水止咳,降血脂、降血压,去湿疹、治眩晕

一个奇效良方,健脾利水止咳,降血脂、降血压,去湿疹、治眩晕

文章图片

一个奇效良方,健脾利水止咳,降血脂、降血压,去湿疹、治眩晕

在中医界 , 都知道《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 ,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 , 早在《黄帝内经》中其实就已经记载了比较成熟的方剂十三个 , 被誉为“《内经》十三方” , 那么 , 究竟有没有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中 , 找到一个相似度很高的经典良方呢?这个还真有 , “《内经》十三方”中 , 与张仲景众多方剂中 , 相似度最高的 , 唯有“泽泻饮” 。 在《黄帝内经》中记载 , 泽泻饮由“泽泻、术各十分 , 麋衔五分”三种中药组成 , 而在《金匮要略》中 , 却有一个良方 , 与《内经》泽泻饮 , 仅仅一药之差 。
这个奇妙的良方就是泽泻汤 , 据《金匮要略》记载 , 泽泻汤主要是由“泽泻五两 , 白术二两”两味中药组成的 。 按照原方的煎服法 , 泽泻汤的煎服方法十分简单 , 具体是用水二升(相当于现代的400毫升) , 将两味中药一起煎煮 , 待到水煎至一升的时候(相当于现代的200毫升) , 待药液放到温热时 , 分两次服用 , 也就是每天服用两次 , 每次服用100毫升 。 当我们看到了泽泻汤的药物组成 , 再看看泽泻饮得组成 , 就会发现 , 泽泻汤的确是从泽泻饮去掉鹿衔草 , 再调整剂量而成的 。
【一个奇效良方,健脾利水止咳,降血脂、降血压,去湿疹、治眩晕】


在《黄帝内经》中 , 泽泻饮是用来治疗“酒风”的 , 什么是“酒风”呢?通俗来说 , 就是饮酒后感受风邪所致的疾病 , 在临床上 , 主要以身体倦怠、疲乏无力 , 汗出如浴 , 恶风 , 口渴 , 少气懒言等为特点 。 泽泻饮泽泻饮主要起到了利水湿、化痰饮、降火气、去湿热、补阴益气等方面的作用 。 那么 , 去掉了方中祛风湿、强筋骨的鹿衔草 , 并调整剂量而成的泽泻汤 , 又主要用于治疗什么疾病呢?对此 , 医圣张仲景只说了一句话 , “心下有支饮 , 其人苦冒眩 , 泽泻汤主之” 。 这里出现了两个术语 , 一个是支饮 , 一个眩冒 。 什么是支饮呢?张仲景指出 , “咳逆倚息 , 短气不得卧 , 其形如肿” , 这类疾病叫做支饮 。 而这个眩冒 , 其实就是眩晕耳鸣、头重如裹的意思 。
对于泽泻汤的方证 , 主要是支饮眩冒证 , 它的核心病机是“水停心下 , 清阳不升 , 浊阴上冒” , 临床主要症状是头目眩晕 , 胸中痞满 , 咳逆上气 , 水肿等 。 对于泽泻汤证 , 当代名医刘渡舟指出 , 泽泻汤的眩晕 , 不同于普通的头目晕眩症状 , 泽泻汤的眩冒有“莫可言状”之意 , 而且 , 这种眩冒的脉象或弦或沉 , 或者沉弦共见;泽泻汤方证的色诊:或见黧黑 , 或呈青黯 , 或色黄而晦暗 , 因人而异 , 不能一致;泽泻汤方证的舌诊:舌体肥大异于寻常 , 质厚而宽 , 占满口腔而使人望之骇然;除此之外 , 泽泻汤证尚不止于眩冒 , 还有头痛 , 头重 , 耳鸣 , 鼻塞等症[1


那么 , 这个泽泻汤 , 全方仅仅两味中药 , 那么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全方以泽泻为君药 , 主要起到利水渗湿 , 使水湿从小便而出 , 这与“治湿不利小便 , 非其治也”的治疗原则一脉相承 。 以白术为臣药 , 主要起到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 , 同时还可以助脾运化水湿 。 全方两味中药 , 却是相须为用 , 重用泽泻利水治标 , 辅以白术健脾制水以治本 , 从而起到利水除饮 , 健脾制水 , 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那么 , 为什么张仲景对于支饮眩冒证 , 只仅仅选择了泽泻和白术这两味中药呢?这就要从泽泻和白术这两味中药的功效主治说起了 。 泽泻不仅具有“泽其不足”的作用 , 还有“泻其有余”的作用 , 而且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 比如“养五脏 , 益气力” , 又比如“消水” , 这就是补中有泻、泻中有补 , 能够将该泻的泻掉 , 不该泻的保留 , 这个作用犹如“天道”一般 , 奇妙的都有点匪夷所思 。 而白术 , 也同样具有“天道”属性 , 《名医别录》指出 , 白术既可以“益津液” , 又可以“消痰水” 。 这样两味具有“天道”属性的中药 , 一个利水通淋 , 一个补土制水 , 让这个因为水饮为患的支饮 , 一边采用“开闸泄洪”的原则 , 一边采用“水来土掩”的攻略 , 双管齐下 , 不得不说 , 张仲景传下泽泻汤 , 确有“大禹治水”之神妙 。

由于泽泻汤上承泽泻饮 , 下启白术散 , 是治疗支饮眩冒的经典代表方 , 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应用也颇为深远 。 在现代临床中 , 泽泻汤可用于治疗梅尼埃病、颈椎病眩晕、内耳性眩晕、先天性脑积水、水肿、自汗、水疝、湿疹等属于水饮所致的疗效颇佳;还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等疾?。 欢杂谒谋嬷ひ?, 我们只需要记?。 和蝗环⒆鞯耐吩文垦?, 如坐舟车 , 甚至卧床不起 , 伴有恶心呕吐 , 且多呕吐涎沫 , 头重如裹;舌淡胖大异常 , 或边有齿痕 , 苔白滑或白腻 , 脉弦滑或濡滑[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泽泻汤具有减轻内淋巴积水 , 降血脂 , 影响血流[3
;利尿 , 降血压 , 改善代谢 , 抗动脉粥样硬化 , 抗炎[4
等药理作用 。 泽泻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 , 也有多种加减化裁之法 , 比如治疗梅尼埃病 , 辨证痰湿内盛明显的 , 可以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方 , 表现为痰热的 , 可以加半夏、生姜、黄连等中药 , 而脾虚明显的 , 可以加陈皮、生姜等中药;如果用于治疗高血压时 , 如果辨证为肝火夹水饮之气上冲脑窍 , 可以加用夏枯草、天麻、钩藤等中药;如果用于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时 , 可以配合西医手法复位治疗[3
。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 , 泽泻汤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 眩晕病 , 高脂血症 , 中耳炎 , 以及瘀积性皮炎、慢性鼻窦炎、婴幼儿病毒性肠炎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
等疾病 。 另外 , 脑雾也可参考泽泻汤治疗 。
参考文献
[1
刘渡舟.谈谈《金匮》的泽泻汤证[J
.中医杂志 , 1980 , (9):17-18.
[2
钟相根 , 郑子安.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3.
[3
李莎莎 , 钟利群 , 夏梦幻.泽泻汤的相关研究概况[J
.现代中医临床 , 2017 , 24(4):56-60.
[4
严林 , 李新健 , 张冰冰 , 等.泽泻汤的研究现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1 , 27(16):191-197.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 。 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 , 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 , 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