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风|人到中年,不想中风,做好以下6点,让你活得更健康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和脑卒中,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对51个国家的统计表明,平均10万人中每年有200人发生中风,死亡率高达50%。
我国老年人死亡率中风占第1位,癌症占第3位,冠心病占第2位。
上海市卫生部门报道,上海老人中风死亡占第一位病因,幸存者有半数有严重后遗症。
中风的病因及分类:中风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
出血性中风|人到中年,不想中风,做好以下6点,让你活得更健康
文章插图

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暂短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中风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大部分病人在中风前可发出某些“警报”,如出现眩晕、头痛、嗜睡、手足麻木、发音障碍、吞咽困难、眼底出血,甚至一次性手足不灵或偏瘫等。这些表现称中风先兆。
此外,持续过劳、大量饮酒、心理负担重、失眠、洗澡、受寒、过度兴奋等均可成为中风诱因。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有关。
出血性中风|人到中年,不想中风,做好以下6点,让你活得更健康
文章插图

《素问·通评虚实论》认为中风“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中风之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气阴两虚,心肝肾功能失调,加上忧思恼怒,或暴饮暴食、或房事劳累等,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形成中风。
中风的临床症状:出血性中风起病较急,以50岁以上高血压病人发病较多,一般在体力或脑力活动紧张时容易发病,有时无预感而突然发病,缺血性中风往往在安静时如睡眠、休息时发病,病情逐渐加重临床表现重者剧烈头痛、呕吐、神智昏迷、大小便失禁、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
轻者可仅有语言、读写障碍或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眼球震颤,平衡失调,步履困难等。
出血性中风|人到中年,不想中风,做好以下6点,让你活得更健康
文章插图

中风的预防措施中风发病甚为险重,一旦发病不死即瘫,因此做好中风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出血性中风|人到中年,不想中风,做好以下6点,让你活得更健康】1、积极防冶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已患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压。患高血脂和动脉硬化者,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等摄入,多吃些蛋白质类食品、蔬菜、水果等。
2、经常保持欢乐、豁达、愉快的心情
切忌狂喜、暴怒、悲痛,遇事要善于自我解脱,控制情绪。不要看过于紧张和恐怖的电影、电视。培养各种情趣爱好,怡情养性,有利于血压稳定和身心健康。
出血性中风|人到中年,不想中风,做好以下6点,让你活得更健康
文章插图

3、饮食有节,坚持“低盐、低脂、 低胆固醇、低糖”饮食
约有20%~30%的中风患者有糖尿病,应提倡“四低”清淡饮食,多吃鱼类,豆类、果蔬食物。切实戒除烟酒。
4、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跳舞等活动。《美国医学论坛报)报道,每周进行3~4次2h需用力的适当运动,可使中风发生的危险降低70%。
出血性中风|人到中年,不想中风,做好以下6点,让你活得更健康
文章插图

5、橄榄油
经常食用橄榄油的人患中风的风险要比从不食用橄榄油的人低41%。这是因为橄榄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对心脑血管有益的脂肪酸成分,能够降解脂肪,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