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名气不大的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名气比他大很多的范仲淹,司马光都选不

唐宋八大家 , 分成了唐朝和宋朝两拨人 。
唐朝的是:韩愈和柳宗元 。
宋朝的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
那么问题来了 , 难道这种评选结果 , 证明了这八个人 , 是唐宋六百年最有文采的人吗?很显然并不是这样 。
唐宋八大家的评选 , 主要是根据他们写散文的数量和质量 , 做了一个综合评价以后所选出来的 。 也就是说 , 在文坛中的散文界这个领域 , 这8个人是翘楚 。
但是你非要说这8个人最牛 , 那也不对 , 为啥?因为文无第一 , 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样的 。 你比如说曾巩老爷子 , 我们对他是最不熟悉的 , 但是研究过古代散文的人 , 却都得给他竖个大拇指 。
为什么名气不大的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名气比他大很多的范仲淹,司马光都选不
文章图片
一、唐宋八大家是怎么评选出来的?这个可不是什么官方排名 , 就算是官方排名 , 都带有某个方面的倾向 , 更别说这种民间排行榜了 。
唐宋八大家 ,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 , 是明朝初年 , 一个叫朱右的文人 。 这个人本身就不怎么出名 , 所以你觉得他推举出来的这个排行榜哪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呢?
朱右将这8个人的散文精选了一部分 , 编纂成了《八先生文集》 , 因此唐宋八大家 , 也就开始传开了 , 大家都愿意读这些散文 , 来增加自己的文学功底 。
到了明朝中叶 , 著名的唐荆川老爷子 , 在《文编》中 , 唐朝和宋朝两朝 , 也仅仅选择了这8位的文章 , 这可就更加坐实了八大家的名号 。
为什么名气不大的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名气比他大很多的范仲淹,司马光都选不
文章图片
明朝末年 , 茅坤汲取了朱右和唐荆川二人的经验 , 再次精选编纂出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 这本书一共164卷 , 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必读精选丛书 。
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 , 唐宋八大家的名声就广为流传了 。 而且天下文人 , 都以八大家的文章作为范本 , 终清一代 , 唐宋八大家一直都是楷模级别的人物 。 最终到了我们现代 , 依旧会这么称呼他们 。
但是由于现代人 , 不再学习古代散文名篇 , 所以八大家在散文界的名气 , 自然也就越来越淡薄了 。 尤其是非常擅长散文的曾巩 , 更加不被大家所接纳 。
为什么名气不大的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名气比他大很多的范仲淹,司马光都选不
文章图片
二、为啥范仲淹、司马光也选不上?从文学体裁上来说 , 曾巩的确可以当选 。 但问题是曾巩有点偏科 , 他更加擅长散文 , 对诗词却涉猎不多 。 而且曾巩做官也没什么成绩 , 因此曾巩的名气就没有其他几位大了 。
不过说实话 , 真正去了解曾巩以后 , 你会发现 , 这个人才真正适合做官 。 因为他不是那种追名逐利的人 , 而是关心百姓疾苦的人 。 官位再高 , 只想着追名逐利 , 这是百姓需要的吗?当然不是 , 所以再出名 , 对我们也没有任何意义 。
其他几位都是唐宋的风云人物了 , 韩愈是文风改革的先驱 , 柳宗元的字令人惊叹 。 欧阳修是文坛魁首 , 三苏就更别提了 , 是宋朝文坛璀璨的明珠 。
所以相比较而言 , 曾巩能入选 , 实在是不容易 。 那么有人就不服气了 , 为啥范仲淹、司马光这些文采斐然的人 , 不能入选呢?
为什么名气不大的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名气比他大很多的范仲淹,司马光都选不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我个人觉得他们完全是有资格入选的 , 你比如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仅仅这一篇文章 , 就可以秒杀众多小鲜肉 。 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千古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