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科技抗疫的现在进行时:平战结合,平时智能预警,战时高效联动( 二 )


只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 , 所需要考量的绝不只有“动态清零”的要求 , 还需要尽可能减少对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控制住疫情的蔓延 。 沿循这样的逻辑 , 平安智慧城市的“抗疫超脑”解决方案 , 应该被关注的不只是产品层面的价值 , 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的防疫思路 。
平安智慧城市在“抗疫超脑”中给出的答案是平战结合 , 即平时在“一屏掌控”服务的帮助下贯通防控数据 , 精准识别风险预警;战时通过“一图作战” 靶向聚焦及时调度资源 , 并进行精密执行管理 。
疫情|科技抗疫的现在进行时:平战结合,平时智能预警,战时高效联动
文章图片

个中逻辑并不难理解 。 就像部分城市在疫情发生时的“被动应对” , 虽然在第一时间封锁了相关区域的出入口 , 对相关区域进行一刀切式的“封城” , 看似对疫情的蔓延进行了有效控制 , 所产生的连锁问题却无法及时解决 , 比如防疫人员的缺位、核酸检测试剂的匮乏、民生物资的供应短缺等等 。
倘若能够建立一套平战结合的预警、响应和协调机制 , “平”时加强管理和预警 , “战”时避免过度防御和盲目部署 , 两种状态顺滑转换 , 无疑是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最优解 。
还是以平安智慧城市的“抗疫超脑”为例 , 平时可以借助“一屏掌控”对各个节点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测 , 根据风险程度生成摸排顺序清单;一旦疫情出现可以借助“一图作战”自动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 同时对抗疫资源、人员调配、作战方案等进行科学部署 。
直接的例子就是某市在2021年12月份的一场演练 , 市人民医院报告一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结果后 , 市疾控中心迅速进行部署 , 15分钟内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到达指挥部 , 第一时间启动“公安数据流调+疾控现场流调”机制 , 30分钟内有535名工作人员完成集结 , 40分钟内将封控区卡口管理封闭到位 , 60分钟内完成了18个交通卡口警戒设置 , 4小时内就完成了66名密接人员、389名次密接人员的排查管控......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战疫”中 , 所有的指令和信息精准下发到了乡镇、网格、交通、医院等末端组织 , 防疫物资在不到一个小时调配完成 , 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到了精准防控 。
安全行业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 , 每一次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有29次成功入侵 , 以及300多个安全风险 。 而国内不少城市的防控体系里 , 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缺少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风险预警训练和指导 , 疫情防控的灵敏度和风险意识不高 , 往往是疫情失控暴发的导火索 。
03 “抗疫超脑”背后的“数治” 深耕城市治理的平安智慧城市 , 已然嗅到了其中的机会 。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浙江省乐清市落地的“抗疫超脑” , 湖北省公卫应急系统、珠海市抗疫智慧中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公卫应急监测预警平台等项目中 , 都可以看到平安智慧城市的身影 , 悄然形成了覆盖不同层级的产品矩阵 。
正是平安智慧城市等服务商的参与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 , 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 , 进一步蜕变为现代化、智能化、可执行的工具 , 将技术落到了防疫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 帮助大大小小的城市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精准防控 , 并在无形中改变了疫情防控的方式 。
最为典型的例子或许还是基层防疫 , 仅仅是从2020年初到2022年初的时间尺度上 , 就已经折射出了两幅不同的景象:
犹记得2020初新冠疫情刚刚暴发时 , 尽管国内不少城市已经施行了网格化的管理制度 , 可几乎所有城市在流调时采取的都是人海战术 , 社区的工作人员需要逐门逐户打电话或者上门了解情况 , 一些年纪稍大些的工作人员 , 甚至需要先将信息手写在表格上 , 再由专人录入到电脑系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