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科技抗疫的现在进行时:平战结合,平时智能预警,战时高效联动

新冠疫情的影响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
有别于两年前的人人自危 , 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正常的生活方式 , 即便是在新的变种出现时 , 也少了当初的紧张气氛 。 然而疫情防控的压力丝毫没有减弱 , 在国外疫情肆虐的局面下 , 外防输入的挑战只增不减 , 加上国内多地的零星暴发 , “动态清零”任务的艰巨不言而喻 。
一面是对生活秩序正常化的向往 , 一面是慎终如始的疫情防控要求 , 看似有些矛盾的两个诉求 , 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逐渐有了两全的答案 。
正如那句多次被验证的嘱托:“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 ”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到了常态化的阶段 , 科技战疫也开启了新的征程 。
01 “后卫”到“前锋”的角色演变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中 , 科技创新从未缺席 。
早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 , 基因测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就处处闪现 , 或是利用图像识别辅助诊断 , 或是对人口的迁徙规律进行溯源跟踪 , 抑或是由机器人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 。
把注意力聚焦到当下的话 , 疫情防控的风险依然存在 , 而科技正在扮演起新的角色 。 比如平安智慧城市在浙江省乐清市打造的疫情防控数智中心 , 通过“大数据+智能引擎”的精密智控 , 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新防线 。
如果说科技以往在抗疫中的作用还倾向于“后卫”的话 , 乐清市的疫情防控数智中心则扮演了“前锋”的角色 。 不但打通了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 形成了超过240个监测指标在内的数据体系 , 并与当地的网格化治理进行了无缝衔接 , 让疾控指挥部门的指令迅速下达给末端组织 , 建立了快速、精准、高效的防控机制 。
担纲这一重任的正是平安智慧城市的“抗疫超脑”解决方案 。 得益于平安智慧医疗团队对抗疫需求的深刻理解 , 加上中国平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沉淀和积累 , 迅速形成了体系化的疫情防控实战平台:
疫情|科技抗疫的现在进行时:平战结合,平时智能预警,战时高效联动
文章图片

底层架构是一个大数据平台和9大防疫资源库 , 汇聚了卫健、公安、交通、通管、民政等多个部门的数据 ,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治理、聚类、整合、分析 , 可以针对重点人群构建一份准确的个人防控档案 。
中间层是平安智慧城市的三大智慧引擎 , 包括重点风险人群分析引擎、风险人群关联图谱引擎、防控服务预案推荐引擎 , 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对风险人群、传播链路、资源匹配等给出合理的预警、预判和预案 。
【疫情|科技抗疫的现在进行时:平战结合,平时智能预警,战时高效联动】最上层是三项智慧服务和两类防控工具 , 涵盖风险动态一屏全掌握的“一屏掌控”、作为动态指挥沙盘的“一图作战”、风险人员分类查询的“一脑智查”、统一赋码管理的“一码统管”以及集成多个基层防控业务系统的“一网贯通” 。
前后做一个对比的话:无论是基因测序还是清洁机器人 , 作战半径都处于防疫的外围;平安智慧城市的“抗疫超脑”解决方案 , 提供的是解决切实问题的新工具 ,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实战平台” , 科技走向了防疫的第一线 。 同时也再度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
02 平时智能预警 , 战时高效联动 作为防疫的新工具 , “抗疫超脑”并不缺少创新点 。
相较于传统的解决方案 , 以“实战”著称的“抗疫超脑”满足了三个核心诉求:一是科学的防疫智慧 , 一屏掌控、一图作战等服务可以自动监测异常行为 , 并匹配合适的“作战方案”;二是为一线人员减负增效 , 防疫人员可以在手机上自动接受任务 , 根据优先级逐项完成;三是帮助决策者统揽全局 , 可以在线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 防范防疫漏洞的风险 , 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