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读“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得到的一点启示


龙应台在她的新书《天长地久——写给美君的信》里这样写道:
“此生唯一能给的 , 只有陪伴 。 而且 , 就在当下 ,因为 , 人走 , 茶凉 , 缘灭 , 生命从不等候 。 ”
社会|读“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得到的一点启示
文章图片

关于“美君”
真的 , 生命不等候任何人 , 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枉自磋叹!龙应台是行动派 , 她对自己说:“人到了50岁之后 , 会发现好时光不多了 。 重要的事情不可以拖 。 我再拖下去 , 我不知道美君还会不会等我” 。 她毅然辞去了很多社会工作 , 搬回母亲住的楼上仓库 , 担负起照料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的重任 。
美君是她的母亲 , 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 , 已经不能认识家人了 , 也不能和别人语言交流 , 龙应台用书信的形式向她倾诉内心的情感 , 她知道美君永远也不能去读懂她的信了 , 这封信更多的是写给自己的!
同时这封信 , 作家龙应台也是写给读者的 , 因为她后悔没有更多地去陪伴母亲 , 与母亲一同感受岁月里的浮浮沉沉 , 她想让大家不要再重蹈她的覆辙 。
参与和付出得足够多 , 就不会有后悔!
【社会|读“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得到的一点启示】社会|读“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得到的一点启示
文章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收治在我们老年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的一位患者 , 老人家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有10多年了 , 已经处在生命飘摇的临终阶段 。
她的大女儿对母亲非常孝顺 , 在几次病情危重去重症监护室(ICU)抢救好转之后 , 老人因为脑出血陷入昏迷状态 , 大女儿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再次送老人去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 去ICU的结局就是气管插管、血液透析等创伤性治疗 , 虽然她母亲在意识清楚的时候没有告诉她们要如何离开这个世界 , 但冥冥之中女儿好像也明白老人的心意 , 她也不舍得再让母亲遭受更多的痛苦 , 就在她犹豫再三的数天里 , 老人因为呼吸衰竭突然离世了 。
大女儿在料理完老人后事后来到我们科 , 流着泪向我们诉说了她的懊悔和不舍 , 说也许用了呼吸机后母亲还会多活几年 。
其实生命里真的没有那么多如果 , 选择的过程就意味着获得或者失去 , 作为儿女她们已经很孝顺 , 做得已经足够了 , 让老人最后的一段路走得少一点痛苦 , 也是一种解脱 。 在我们的开导劝说后 , 大女儿慢慢地恢复了平静 。
所以只要在老人最后的生命阶段儿女们一起陪同走过 , 参与和付出得足够多 , 就不会有后悔!
在长期的老年医学工作中 , 我会深切地感受到衰老、痴呆和死亡对无数家庭带来的冲击 , 有亲情交融的温馨瞬间 , 也有亲情割裂、矛盾冲突的社会百态 。
有来不及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海外游子 , 久久地徘徊在父亲去世的病房门口 , 是否内心在后悔无法最后的尽孝?
也有兄弟姐妹们极力延续着临终父亲的生命 , 只为了让还在服刑的小儿子能出狱后见老人一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生命中有无数的缺憾和圆满 , 岂是懊悔或努力就可以成就的 。 但用心去做了 , 就不会后悔!
“因为失智症是那样一个逐渐的过程 , 就像一颗方糖进入咖啡 , 你不知道 , 它什么时候就融化了” 。
作家龙应台说得很形象 , 就是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得太悄无声息了 , 会慢慢地渗透在老年人生命的每一个缝隙里 , 岁月不饶人 , 我们又岂能绕过岁月?
“三低”
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不宜觉察 , 很多患病老人没能得到及早诊断和康复治疗 , 中国目前老年痴呆患病的现状是“一高三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