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专家:罕见病并不“无计可施” 积极预防是关键

控制|专家:罕见病并不“无计可施” 积极预防是关键
文章图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遗传模式 。中国科大附一院供图
中新网合肥2月27日电 (采访人员 张强)“人鱼宝宝”(并腿畸形)、“瓷娃娃”(成骨不全症)、“月亮的孩子”(白化病)……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背后 , 却是罕见病患者难以言说的痛 。
2022年2月28日是第15个“国际罕见病日”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 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 按照最低发病率推算 , 中国罕见病患者逾千万 。
2021年 , 2岁的男孩轩轩(化名)因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外院转诊至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小儿内科 , 经过积极治疗 , 轩轩的感染很快被控制 , 肾功能也有了明显恢复 。
然而 , 在诊疗中 , 医务人员发现轩轩存在明显的行为发育异常:快2岁了还不会坐 , 不会喊妈妈 , 喂养也很困难 , 总是哭闹、乱抓 。
“轩轩是我的第三个儿子 , 前两个孩子一个在13个月的时候夭折了 , 一个在10个月时夭折了 , 我们家像是中了什么‘魔咒’ , 孩子总是没办法健康长大 。 ”轩轩的妈妈告诉医生 , 几个孩子都存在行为发育落后的情况 , 前两个孩子还出现过惊厥 。
“听轩轩妈妈的描述 , 我们感觉轩轩很可能得的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 ”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春芳说 。
通过基因检测 , 轩轩被确诊为患有一种名为“Lesch-Nyhan Syndrome”的罕见病(简称LNS) 。 这种病还有个可怕的别名:自毁容貌综合征 , 发病率只有三十八万分之一 。 追踪轩轩生后各项检查 , 杨春芳和小儿内科主治医师朱娟发现轩轩存在泌尿系结石、高尿酸血症 , 这些都符合LNS的临床表现 。 按照遗传规律 , 轩轩的两位哥哥 , 也很可能是LNS 。
“LNS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 这类疾病的特点是 , 在母亲携带致病基因的情况下 , 生养的男孩一半发病 , 女孩则一半携带致病基因 。 ”朱娟介绍 , 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特定的酶活性缺乏 , 患者的发育将严重迟缓 , 出现高尿酸 , 还会有肌张力障碍和智力障碍 。 更残酷的是 , 患者会在成长中出现不受控制的自残行为 , 如咬嘴唇、咬手指等 , 即便疼得大哭 , 也无法停止 。 这些患者一般生活质量很差 , 生命很短暂 。
明确诊断后 , 经科室讨论 , 给予了轩轩低嘌呤饮食 , 别嘌醇降尿酸及碱化尿液、多饮水的治疗方案 , 并建议配合康复训练 。 经过努力 , 轩轩尿酸长时间控制在正常范围 。 “轩轩吃饭乖了 , 会笑了 , 也能牵着走了 。 ”前不久复诊时 , 妈妈欣慰地告诉医生 。
朱娟说 , 尽管目前对于LNS还没有根治的手段 , 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发育迟缓 , 有认知与行为障碍 , 应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儿科就诊 , 尽早发现及诊断疾病 , 控制高尿酸血症 , 对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将有很大改善 , 致病基因的明确也会为患儿家庭再生育提供遗传咨询 。
罕见病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 但又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 中国科大附一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亚专科副主任吴丽敏介绍 , 罕见病中70%~80%是基因遗传病 , 超过84%的人至少携带一个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变异 , 平均每人携带3-5个隐性遗传病致病突变 。 如果夫妇俩同时携带同一个基因的致病突变 , 那么在毫无干预的情况下 , 每一次生育都像掷骰子 , 子代呈一定概率患病 。
【控制|专家:罕见病并不“无计可施” 积极预防是关键】吴丽敏提醒 , 尽管目前很多罕见病还不能被完全治愈 , 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计可施” , 科学的诊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疾病症状与发展进程 。 把好预防关 , 早发现、早干预是罕见病防治的最佳途径 。 通过婚前、孕前筛查 ,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 新生儿筛查的三级预防策略 , 可以有效防范罕见病的发生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