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全国爱耳日 | “掏耳”神器并不神,保护听力需日常做好“正确的小事”

不少人闲来无事很喜欢掏耳朵 , 认为这样不但可以清洁耳道 , 还十分解压 。 近来掏耳“神器”倍受追捧 , 有些网红掏耳“神器”甚至宣称堪比专业医疗设备 。 那么 , 掏耳“神器”真如宣传所说那么神奇吗?日常护耳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值此3月3日全国爱耳日与国际听力日之际 , 让我们跟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杨东一起来涨知识~
听力|全国爱耳日 | “掏耳”神器并不神,保护听力需日常做好“正确的小事”
文章图片

智能掏耳“神器”受追捧
在某宝搜索栏输入“掏耳神器”4个字 , 立刻跳出五花八门的商品 。 页面显示 , 有些商家的此类产品月销量竟达7000多个 。
进入最为热销的一款商品详情页 , “智能可视”的宣传语赫然得见 , 介绍语显示 , 该掏耳勺相较传统挖耳勺 , 不但能够使用Wi-Fi连接手机 , 通过手机屏幕观看掏耳过程 , 还可以360度旋转耳勺部分 。
特别是关于“可视”的介绍 , 注明“500万高清像素内窥镜 , 使耳道清晰可见” 。 在询问客服安全性时 , 客服表示此产品和医院专业工具几乎无差 , 绝对安全 。
翻看宝贝评价页面 , 可以看到不少用户给出好评:“第一次清楚地看到耳朵内部 , 太有趣了”“再也不用去医院掏耳朵了”“掏干净耳屎感觉听力都好了”……
“掏耳神器”没有那么神
那么掏耳“神器”真有这么神吗?对此杨东教授表示 , 虽然不少号称掏耳“神器”的工具模拟专业医疗设备 , 甚至具备可视功能 , 但并不提倡大家频繁使用 ,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耳屎听起来似是污物 , 但少量耳屎却可以起到保护耳道、耳膜免受真菌、灰尘、小虫子、水等损伤的作用 , 且在正常情况下 , 耳道具有自身清洁功能 , 通过外耳道的纤毛运动 , 加上吃东西、说话的动作 , 耳屎是可以自己排出来的 , 并不需要特地去清理 。
其二是我们人体的耳道并非笔直的通道 , 而是自然呈现一定角度 , 由于耳勺的摄像头清晰度欠佳 , 可视范围有限 , 想要看清耳部深处的情况 , 就需要将耳勺持续往深处探 , 这对于一些不了解耳部结构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 , 有可能捅伤耳道 , 引来不必要的感染 , 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 甚至造成耳膜破损 。
这才是掏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
“事实上 , 当耳朵感觉痒时 , 不一定非要用工具掏耳朵 , 只要上下拉动耳朵的外轮廓 , 然后把头侧过来 , 耳屎就会自然脱落 ,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 。 如未掉出 , 需要使用工具 , 可以试试棉签 , 而不是金属类的挖耳勺 。 ”杨东教授介绍说 , “成人外耳道长3厘米 , 婴幼儿更浅 , 同时外耳道皮肤相对娇嫩 , 皮下组织少 , 如习惯挖耳的话 , 也应谨慎 , 特别是不要掏得过深” 。
同时 , 杨东教授表示 , 掏耳朵时要由浅入深 , 沿着耳内的轮廓转动 , 手法要轻柔 。 除此之外 , 掏耳千万不可过于频繁 , 每个月1次即可 , 最多两周1次 , 这样才会使耳朵维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 真正有助于听力健康 。
【延伸科普】
影响听力的六大原凶
杨东教授介绍 , “掏耳神器”受追捧 , 恰恰映射出公众对保护听力的认识存在误区 , 而保护好我们的听力 , 需要日常做好“正确的小事” 。
先来了解影响我们听力健康的6大元凶:
1、掏耳朵
外耳道皮肤十分娇嫩 , 又有着天然的角度 , 只要用力不当 , 很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 , 频繁掏耳还易让细菌进入耳道 , 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 , 甚至影响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