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年轻人都要当心,别还没秃就先聋了( 二 )


陈颖告诉采访人员 , 应尽量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 , 少用入耳式的耳机 。 使用耳机时 , 建议音量不要超过设备最大输出的60% , 且每次听时间不超过60分钟 。 晚上不要戴着耳机入睡 。 从长远来看 , 很多老年人听力受损也和年轻时候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有关 。 研究发现老年性耳聋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其中 , 听力减退在9个导致老年痴呆的可控高危因素中高居首位 。
听力保护应当持续一生
在“听”声音的过程中 , 耳蜗内的毛细胞是听到声音的重要助手 , 每个人出生时大约有15000个左右的毛细胞(不是耳朵毛) , 从出生开始就不断损失 , 且不会再生 。 过大的音量会带来强烈的震动 , 毛细胞震坏 , 慢慢就听不见了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长、九院院长吴皓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向大众传递全生命周期的听力保护的理念 。 早在1998 年 , 吴皓团队就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研究 , 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两阶段筛查模式 , 建立了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断及综合干预的技术体系 , 使听力障碍新生儿在3个月内得到确诊 , 6个月内得到系统干预 , 从而实现“聋而不哑” 。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 , 经过同道们多年的努力 , 目前上海地区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已超过98% 。 昨天 , 他和团队回访了上海市第四聋校 , 这里的聋哑孩子已经很少 。 “先天性聋儿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干预 , 他们可以说话 , 可以进入普通学校 , 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 ”
近年来 , 吴皓团队又把目光聚焦到老年人群体 。 “老年性聋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 , 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如果从年轻开始就长期受到强声刺激 , 累积效应就会逐渐导致听力损失 , 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 ”他向采访人员介绍 , 早诊早治 , 是治疗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则 。 老年人对语言的分辨和理解能力差 , 由于无法正常获取外界信息 , 难以融入社会与周围人群交流 , 导致沟通障碍 , 增加老人的心理压力 , 容易诱发认知功能障碍 。 而使用助听器可以减少听力损失造成的额外风险 。
2020年 , 吴皓团队在上海启动了一项旨为防治老年性耳聋、干预老年认知障碍的中国老年听力健康项目 , 希望验证有效听力干预可延缓或改善老年性耳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 同时提高老年性耳聋的干预率 。
“目前医学界对先天性聋病的遗传致病基因和分子发病机制已有比较详细的认识 , 这对于预防聋儿出生以及聋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绝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 , 天生拥有完好的听力 , 而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了 , 因此 , 好好保护听力应成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任务 。 ”
如何保护听力?专家建议

  • 少去环境嘈杂的场所 , 需要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应该佩戴耳塞等防护设备 。
  • 耳机的使用不应时间过长 , 音量不宜过大 。 尽量选正规品牌的产品 。
  • 作息规律 , 避免劳累和熬夜 , 饮食均衡 , 科学运动 。
  • 慎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 ,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
  • 不要自己盲掏耳朵 , 力度掌握不好容易损伤耳道 。 也不要去不正规的地方“采耳” , 临床上就遇到过因为养生馆设备没有消毒好导致耳朵真菌感染的病例 。
  • 当感觉自己听不清楚别人说话或耳鸣、耳闷时 , 及时到医院就诊 。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