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36小时拆除7颗人体“核弹”!( 二 )


仅36小时内
我院成功完成
7台主动脉夹层手术
这些手术的成功
离不开各科室的密切配合
重症医学科
团队|36小时拆除7颗人体“核弹”!
文章图片

每一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都会通过绿色通道送往重症监护病房 。 手术室通过短暂而又紧张的术前准备 , 尽可能稳定患者病情 , 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 。 同时初步综合评估病情以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 , 输血科等部门做好保障工作 。 患者术后也需要进行监护治疗 。
麻醉科
团队|36小时拆除7颗人体“核弹”!
文章图片

麻醉是每一台手术的保障 , 很多急诊心血管病人进手术室前循环波动很大 , 需要麻醉医生精心呵护才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 本次值班的麻醉医生是尹加林 , 因分身乏术 , 除了河西院区 , 尹加林参加了本部的其他所有夹层手术的麻醉工作 。 任务繁重 , 过度紧张的压力和长时间的睡眠缺乏 , 使他很疲惫 。 但一个个被抢救成功、病情平稳的病人又使他充满了能量 。
护理
团队|36小时拆除7颗人体“核弹”!
文章图片

如果说外科手术是一门艺术 , 手术台上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是最好的默契体现 。 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 几个细微的动作、流畅的配合 , 就完成了一台成功的手术 。 优秀的护理团队非常重要 , 徐双、于丽娟、王云等护理人员奔走于两个院区的数个手术间 , 为了保障急诊和择期手术的顺利进行 , 她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 36小时仅休息2、3个小时 , 默默无悔地奉献着她们的青春 。
体外循环
团队|36小时拆除7颗人体“核弹”!
文章图片

心血管手术与寻常手术不同的是:手术过程中需要有体外循环灌注师的辅助 。 每一台夹层手术术前 , 各部门都是争分夺秒、高度紧张 。 当手术医生为病人建立体外循环(也就是为病人建立“生命线”)并交给体外灌注师后 , 病人的生命就初步稳定了 。 手术中 , 灌注师是患者生命的保障 。 本次当周值班的王雷和姬东旭两位医生负责了所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灌注 。 手术中 , 他们寸步不离、时刻守护着人工心肺机器的正常运转 , 是他们精心的呵护 , 为患者赢得手术的成功 。
主动脉夹层手术
对于医院设备和医者技术
都是极大考验
每一次手术
都是紧绷神经的奋战
最常施行的便是“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植入”的手术方式 。 全身麻醉 , 降低体温使人体进入“冬眠”状态;用人工心肺建立体外循环 , 争分夺秒地处理主动脉近端 , 进行主动脉弓替换和支架象鼻植入 , 动脉吻合 , 复苏和终止体外循环 。
团队|36小时拆除7颗人体“核弹”!
文章图片

该手术难度大且复杂 , 需要全面的术前准备和细致的术中配合 。 需要主刀医生精湛高超的医术 , 护理人员的灵活反应及密切配合 , 麻醉医师对麻醉程度的高度关注和精准把控 , 强大的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
团队|36小时拆除7颗人体“核弹”!
文章图片

在这36个小时内 , 7位动脉夹层患者都不容等待 , 医护人员在与死亡赛跑 , 每场手术持续5、6个小时 , 所有人的精神都时刻紧绷着 , 不敢松懈 。 护理人员来回奔走 , 麻醉医生整夜没有合眼 , 在最后一场手术结束的那一刻 , 他们疲倦的脸庞洋溢着因为手术成功而欣喜的欢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