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子|两个人的公交车站( 二 )


文章图片

3月7日中午 , 陈新平准备午饭 , 她需要把炒锅倾斜才能看到锅中的食物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冰洁 摄
“小宇起来吃饭喽!”陈新平唤着小宇 , 她往返于卧室与厨房之间 , 小宇赖在床上想多睡一会儿 , 陈新平把迷蒙中的儿子扶起来 , 坐在床边的板凳上 , 为他穿上外套 。
早餐要多吃一点 , 从家到医院对她来说是体力活 , 但她不敢喝太多水 , 只抿了一口润润嘴角 , 出门在外 , 上厕所对陈新平来说是一桩难事 , 每一次出门 , 她都要事先穿好纸尿裤 。
把小宇的病例、眼镜、药水 , 还有自己的薄荷糖装到袋子里 , 她容易低血糖 , 经常会含一颗 。 带上大约五斤重的小板凳 , 陈新平与儿子在微熹的天光中出门了 。
最熟悉的103路公交车
他们要到村口去坐103路公交车 , 陈新平算好了时间 , 大部分时候 , 她能赶上七点左右的第二班车 , 从村口到医院 , 大约6公里 , 要坐六七站 , 需要十几分钟 。
但对陈新平而言 , 乘坐公交车之前的路途才算得上真正的考验 。 走出建于2015年的两层红楼的家门 , 右转是一个约45度的土坡 , 陈新平的凳子砸上去发出闷响 , 晴天时带起黄土 , 弄脏她的裤脚 , 雨天 , 凳子腿陷进泥水里 , 陈新平两脚打滑 , 要把凳子稳稳钉进泥里 。
爬了7年的坡 , 陈新平已经算得上熟练 , 她把小板凳往前一放 , 两条腿跟着胳膊向前 。 上了陡坡 , 地面被水泥漫过 , 两边是翠绿的田野和低矮的农舍 , 小宇跑着跳着走在前面 , 陈新平跟在后面 , 她动作迅捷 , 但每走一步 , 只能往前迈出不到30厘米 。 从家走到村口的公交站牌 , 四五百米的路 , 陈新平需要花半个多钟头 。
凳子|两个人的公交车站
文章图片

陈新平家门口接近45度的斜坡 , 是她出门的第一道障碍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冰洁 摄
走出村口 , 对陈新平来说就不再是熟悉的世界 , 马路太宽 , 车流太密 , 她唯一熟悉的只有103路公交车 。
自从2020年10月开始为小宇治眼睛 , 她每周不落地坐上这班公交车 , 最初 , 她还需要特地向司机打招呼 , 要求把后门打开 , 这两年 , 每个司机都认得了她 , 不等她招手 , 后门就停在了她面前 。
陈新平先把板凳放到公交车门的最下一级台阶之上 , 靠两条胳膊撑起整个身体 , 两条腿被上半身带着向前 , 爬上一级 , 再重复一样的动作 , 整个过程差不多两分钟 。
上车后 , 小宇溜到后面的座椅上 , 陈新平就坐在后门旁的车厢上 , 她紧紧拽住栏杆 , 身体随着车辆的行驶摆动 , 一口气不敢松 , “没抓牢就容易摔跤” , 陈新平记得有一回司机急刹车 , 她没有拽牢栏杆 , 整个人往前摔去 。
刚开始坐车 , 总有人给陈新平让座 , 她不需要 , 就扯着嗓子大声拒绝 , “谢谢!谢谢美女!”
103路公交车串联起娄底老城和周边村落 , 2019年开通 , 约半个小时一趟 , 司机曾均先说 , 每天有一半的乘客都是“拿着红本本的老人” , 上午有时候人多 , 陈新平上不了车 , 就只能再等下一趟 。 线上的乘客大多熟识 , 从起始站到终点站 , 热闹的湖南方言就没有停过 , 但陈新平在公交车上的社交原则是绝不主动开口说话 , 前两年 , 总有人问她带着孩子出去干吗 , 她怕孩子因为眼病被瞧不起 , 只说带孩子出去玩 。
凳子|两个人的公交车站
文章图片

从后门上103路公交车 , 陈新平需要把板凳放上台阶 , 用双臂承接整个身体的重量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冰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