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功能性软糖、高价酸奶 收下这份食饮“拔草”清单( 二 )


由此不难看出 , 不少看上去自带保健品“光环”的功能性软糖 , 事实上“名过其实” , 更为重要的是 ,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功能性软糖并没有“蓝帽子” , 因此并非是“保健品” 。 而某些品牌产品在没有“蓝帽子”的情况下 , 宣传产品的功能性 , 实际上已经违反了《广告法》 。
北晚新视觉供图
市场观察
需要“瘦身”的过度包装
里三层外三层 , 不少食饮产品的包装正成为吸睛利器 。
近日 , “售价几百元礼盒拆开仅25个草莓”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 截至本刊发稿前 , 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1亿 , 亦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评论“包装不好怎么对得起那么高的售价”“羊毛出在羊身上 , 包装那么好还不是顾客付费”“重视‘面子’ , 不在乎‘里子’ , 属于本末倒置”“很小的东西包装那么大真的很浪费”……此外 ,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 , 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 处理起来也是件麻烦事儿 。
事实上 , 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并不鲜见 , 同样在不久前 , 一批次“小糊涂仙酒(典藏)”就因涉过度包装问题而被点名 , 不合格项目为“包装空隙率” 。 据悉 , 包装空隙率是指商品销售包装内不必要的空间体积与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比率 。 《食品包装规范》规定饮料、酒、糕点、保健品、休闲食品、茶叶等食品的包装层数以及包装空隙率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 以酒类为例 , 商品销售包装内不必要的空间体积与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比率(即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5% 。
专家观点
选购食品别重“面子”轻“里子”
食品行业的过度包装问题为何频频出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北京晚报《食饮周刊》表示 , 食品过度包装不只是行业问题 , 也是社会问题 。 某些商家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 , 在包装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 。 然而除了商家受经济利益驱使的因素 , 也离不开部分消费者盲目追求所谓的有“面子” 。
陈音江表示 , 食品是买来吃的 , 不是买来看的 。 食品过度包装不仅助长了消费者的畸形消费观念 , 还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 此外 , “羊毛出在羊身上” , 最终为过度包装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 只有大家共同抵制奢侈浪费之风 , 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具体来说 , 企业应该主动把精力放到产品质量和价格上 , 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实惠产品 , 而不是靠通过豪华包装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 在购买食品时摒弃“面子”思想 , 多关注食品的口味和质量 , 别盲目看重食品的包装 , 同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的食品;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和指导 , 引导企业落实有关法律规定 , 自觉抵制过度包装行为 。
值得注意的是 ,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发布了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 , 新标准规定了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要求 , 以及相应的计算、检测和判定方法 , 并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 新标准实施后 , 过度包装、“椟”贵于珠的现象将可以休矣 , 更加有利于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
市场观察
深谙“加减法”的高价酸奶
贵 , 是当下不少酸奶爱好者的共同感受 。
北京晚报《食饮周刊》在走访各大超市中发现 , 高价酸奶产品普遍占据着柜台“C位” , 比如在北京的一家超市内 , 3杯装135g的光明“如实”酸奶售价为26元 , 3杯装100g的简爱“酸奶滑滑”产品售价为15.8元 , 4杯装的北海牧场“草莓流心芝士”售价为39.2元 , 3杯装100g的乐纯“一整杯纯净的酸奶盖儿”售价36.8元……价格着实一个比一个高 , 以至于“酸奶为何越来越贵”的话题还曾登上过微博热搜 , 话题阅读量接近3亿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