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6000份样本告诉你: 患上抑郁症,问题或出在肠道( 二 )


研究团队调取了芬兰的大型健康和生活方式研究数据库里的相关信息 。 数据库记录了6000名参与者的基因构成和肠道微生物状况 , 并收集了有关他们的饮食、生活方式、处方药使用信息等 。
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了梳理 , 寻找一个人的饮食和遗传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线索 。 研究团队发现 , 人类基因组的两个点位似乎强烈影响肠道中存在哪些微生物:一种含有消化乳糖的基因 , 另一种则有助于确定血型 。 而在此前 , 2月初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荷兰7700人的基因组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 也显示了相同的基因位点 。
王立娜表示 , 不管饮食和基因哪个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力更强大 , 目前仍然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宿主—微生物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
“肠脑轴”连接肠道与大脑
在此项研究中 , 研究团队还发现 , 两种导致住院患者感染的常见细菌——摩根氏菌和Kiebdiella菌在肠道中的大量存在似乎能引起抑郁 。 研究团队对181名后来患上抑郁症的人进行了一项微生物调查 , 发现他们肠道中的摩根氏菌显著增加 。
此项研究在某种细菌水平的升高与抑郁症之间建立了联系 , 似乎“进一步证明”肠道微生物引起的炎症会影响人的情绪 。
对此王立娜介绍 , 近年来 , 微生物—肠—脑轴(MGB)概念的提出 , 突破了脑疾病“脑内分子”异常学说的限制 , 根据肠道微生物可检测、易修饰特性 , 开发早诊断、早治疗等手段 , 使脑病肠治成为可能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鹏教授聚焦微生物—肠—脑轴 , 探索了抑郁症的潜在机制 。 相关研究显示 , 缺乏肠道微生物的无菌小鼠表现运动增加 , 焦虑行为减少 , 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升高 , 影响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 , 社会交互受损 , 且具有性别特异性 。
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APC微生物组的研究人员针对抑郁症病因、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研究发现 , 肠道菌群不仅控制我们的食物偏好 , 它还可以控制我们的心情 。 “该项研究发现 , 肠道菌群主要通过改变我们的味觉受体、产生改变情绪的毒素和劫持我们的迷走神经控制我们的饮食行为;通过分泌神经递质血清素和多巴胺让我们开心 , 通过影响免疫系统促使机体分泌炎症因子使我们情绪低落 。 ”王立娜介绍 。
肠道菌群与精神病相关的例子不少见 。 不久前 , 《精神病学前沿》报道 , 两个抑郁症患者的病情通过粪菌移植得到缓解。 国内一个多中心合作研究 , 基于311位患者和健康对照 , 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联的肠道细菌物种、代谢通路和代谢物 。
了解肠道菌群与精神类疾病的关系 , 是否可以反过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精神类疾病?
“的确有科研人员进行过类似的研究 。 ”王立娜介绍 ,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陈京红博士团队就带来了一项有意思的研究 , 发现通过饮食控制等干预调节肠道菌群 , 可能有助于缓解焦虑 。
王立娜最后表示 , 目前肠道菌群与“肠脑轴”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 , 抑郁症有多种表现型 , 细菌也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与精神障碍产生关联 。 此项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 , 但是尚不清楚是否能通过减少或者杀灭肠道中摩根氏菌来缓解抑郁症 。 这将是个更大的挑战 。
【问题|6000份样本告诉你: 患上抑郁症,问题或出在肠道】【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