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国领衔的最大规模食管癌研究,发现无创早筛新血清标志物

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难题 。 全球范围内 , 因癌去世的患者 , 每二十位中就有一位是死于食管癌[1]!
食管鳞癌占全世界食管癌病例的80%以上 , 在东亚和非洲地区尤其高发 。 其中 ,在中国 , 食管鳞癌是发病率第六 , 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2] 。
食管鳞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 , 早期食管鳞癌经微创治疗 , 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 中晚期食管鳞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 , 五年生存率目前仍不足30%[3] 。 因此 , 食管鳞癌的早期检测在食管癌的防治中极其关键 , 能为及时干预和有效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 , 显著提升患者预后 。
当前 , 食管鳞癌的早筛有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4]等几种血清标志物 ,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强人意 , 都尚不足以作为独立的食管癌诊断生物标志物 。 因此 , 迫切需要开发更高效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 用于食管鳞癌的早期检测 。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 , 能通过转录干扰或翻译抑制 , 调节基因表达 。 由于结构稳定 , 以及在血清中表达丰度高 , miRNA有成为癌症无创生物标志物的潜力[5] , 是当今挖掘食管鳞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热点 。
近日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刘芝华教授联合美国、日本和南非的科学家 , 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Molecular Cancer 上 , 发表了 食管鳞癌miRNA血清标志物的重要研究成果[6] 。
血清|中国领衔的最大规模食管癌研究,发现无创早筛新血清标志物
文章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他们通过生信分析 ,挖掘和鉴定出食管鳞癌的八种血清高表达miRNA , 并以此构建诊断模型 , 在几项大型、独立、多种族、多中心的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中 , 证明 该miRNA组合对食管鳞癌具有明显优于传统血清标志物的卓越诊断性能 , 而且经济便捷 , 具有强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这个设计精巧的研究分为五个步骤 , 分别是:miRNA的数据挖掘鉴定、组织表达验证、血清表达验证 , 以及诊断模型的回顾性队列验证和前瞻性队列评估 。 研究样本来自中国、日本和南非的医院 , 一共约1800份来自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 , 以及食管鳞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的临床样本 。
血清|中国领衔的最大规模食管癌研究,发现无创早筛新血清标志物
文章图片

研究流程
研究伊始 , 刘芝华教授团队首先选定TCGA和GEO数据库的三个独立的食管鳞癌miRNA表达谱数据集 ,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挖掘出18个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miRNA 。
随后 , 他们在线鉴定了这18个候选miRNA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性能 。 结果显示 , 在原来的三个食管鳞癌数据集中 ,候选miRNA的AUC都超过0.98 , 表现出优异的诊断潜力 。 此外 , miRNA调控网络在线分析显示 , 候选miRNA的靶基因在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明显富集 。
血清|中国领衔的最大规模食管癌研究,发现无创早筛新血清标志物
文章图片

图A-C分别为miRNA在三个数据集的表达火山图 , 图D为候选miRNA的筛选流程
接着 , 研究人员对这18个候选miRNA进行了线下的组织表达验证 。 结果证实 , 相比于在癌旁正常组织 , 这18个候选mi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的确显著上调 。
既然研究的目的是开发食管鳞癌的一种无创液体活检标志物 , 而非有创的组织活检标志物 。 那么 , 这些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候选miRNA , 有多少也是在患者的血清中高表达 , 从而能够转化为液体活检标志物?
为了评估这18个候选miRNA的转化潜力 , 研究人员在食管鳞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 , 对它们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 。 结果显示 , 这18个miRNA中 ,有8个(miR-103、miR-106b、miR-151、miR-17、miR-181a、miR-21、miR-25和miR-93)在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清中表达明显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