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崴脚是小事吗

年轻人崴脚是小事吗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振龙建议 , 脚踝扭伤后如果出现了较严重的疼痛、肿胀、淤血 , 比如扭伤之后瞬间肿起来了 , 或两三个小时就肿得很厉害 , 需要及时去医院急诊检查治疗 。 视觉中国供图
崴脚之后的康复训练对恢复健康也很重要 。 2020年9月9日 , 北京 , 群众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观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 视觉中国供图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 , 95后女孩汪淼从没想过 , 一次小小的崴脚 , 会让自己遭遇长达3个月的反复疼痛 。
大约半年前 , 汪淼着急和朋友去看话剧 , 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地图 , 从地铁站的楼梯上摔了下去 。 那一刻 , 一股钻心的疼痛从她脚底袭来 , 她跪坐在地上缓了好久 。 因为不想放朋友鸽子 , 汪淼在周围乘客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 一瘸一拐地去赴约 。
“我之前也摔过 , 缓缓就好了 , 所以我以为不碍事 。 ”汪淼说 。 但正是因为“以为不碍事” , 让她错失了治疗及恢复的最佳时机 , “多遭了很多罪” 。
崴脚 , 医学上称为踝关节扭伤 , 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率很高的运动损伤 。 年轻人崴个脚 , 是否真的“过段时间就能好”?崴脚后 , 什么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崴脚后这些做法要不得
在看话剧的几个小时里 , 汪淼的脚只要稍微动一动就会疼 。 回家后 , 她进行了冰敷 , 喷上云南白药 , 简单处理后就睡了 。 第二天早上 , 汪淼的左脚肿成了平时的两倍大 , 动也不能动 , 这时她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 一瘸一拐地去医院检查 。
拍完X光片后 , 医生告诉汪淼骨头没事 , 主要是软组织损伤 。 汪淼按照医生嘱咐 , 购买了药膏、护踝以及拐杖 。 汪淼可以一瘸一拐地行走 , “受伤的脚与地面接触时会疼 , 但忍一下就过去了” 。 她也不想拄拐 , “总觉得别人都在看着我” 。
疼痛缓解后 , 汪淼因为工作出差 , 提前结束了居家休养 。 但连续半个月的高强度出差 , 每天1万以上的步数 , 脚踝疼痛比刚扭脚时还要严重 , 疼痛甚至蔓延到膝盖 , 一度无法行走 。 有时半夜翻身 , 膝盖都会感受到锥心的疼痛 。 汪淼很后悔:“如果刚扭伤就重视起来 , 遵医嘱多休息 , 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 ”
“崴脚后需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振龙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 在门诊中 , 他见过很多由于反复疼痛前来就诊的患者 , 大多是因为脚踝扭伤后没有重视 。 “他们在休息后疼痛缓解 , 就不当回事儿 , 也不去医院检查 , 可能韧带断了都不知道 。 有人后来因为反复崴脚或异常疼痛 , 来医院拍片检查才发现腓骨远端存在撕脱性骨折 , 有的已成为陈旧伤了 。 ”
崴脚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刘振龙表示 , 早期踝关节扭伤后需要遵循RICE原则 , 包括立刻停止运动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 。
“肿胀是非常典型和重要的就医体征之一 。 ”刘振龙建议 , 如果出现了较严重的疼痛、肿胀、淤血 , 比如扭伤完之后瞬间肿起来了 , 或两三个小后时就肿得很厉害 , 需要及时去医院急诊检查治疗 。 “患者需要先去急诊拍X光片 , 查看是否骨折 , 如果骨头没事 , 考虑做核磁共振看软组织情况 , 必要时用石膏或支具固定 。 ”
脚踝扭伤刚有好转就着急行动 , 也容易造成症状反复甚至恶化 。 刘振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 脚踝扭伤很容易导致韧带撕裂和撕脱骨折 , 造成肿胀和疼痛 。 肿胀和疼痛通常两周左右能够缓解 , 但韧带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达到临床愈合;如果想达到承受运动强度的韧带愈合程度 , 至少要3个月以后 。 达到愈合程度后 , 还需要再锻炼肌肉力量 , 踝关节功能才能恢复到较理想的状态 。
“有很多喜欢运动的人觉得肿胀和疼痛缓解后就没事了 , 开始打篮球、踢足球、做剧烈运动 , 结果很快又会扭伤 。 ”刘振龙说 , 这是因为韧带还没长结实 , 相同的力量下 , 过去不会扭伤 , 这一次很可能会把刚要愈合的韧带又撕裂开了 , 产生新伤 。
“韧带就像松紧绳 , 反复拉伤会让它变得更松更长 , 脚踝的稳定性会越来越差 , 容易引起习惯性崴脚 。 反复崴脚后 , 伤的就不止是韧带 , 关节里的软骨也会损伤 , 造成滑膜炎 , 甚至长骨刺 , 引起踝关节反复、经常疼痛 , 加速关节退变 。 ”刘振龙表示 , 有的年轻人“年龄是30岁 , 因为反复崴脚 , 踝关节的‘年龄’已到40岁了 。 ”
“伤筋动骨100天” 恢复不能只靠养
在打羽毛球摔倒导致崴脚后的第108天 , 陈静走进了医院康复科 。 相较于汪淼的不在意 , 陈静觉得自己有点“过于担心” 。
由于出现骨折 , 医生为陈静打了石膏 , 告诉她“回去多养养” 。 6周后石膏拆除 , 陈静尝试行走 , 却发现还是一走就疼 , 这让她不敢走路 , “动一下就害怕” 。 3个月后 , 疼痛并没有因为她不动而彻底好转 , 而是反反复复 , 甚至小腿肌肉也有点萎缩 。 这让陈静很难受 , “当时想着‘伤筋动骨100天’ , 我休息了这么久 , 为什么还疼?”
“脚踝扭伤的人想法容易走两个极端 , 一种是太无所谓了 , 不去医院、不做检查、不制动 , 疼也继续走;另一种就是过于重视 , 什么都不敢干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张元鸣飞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 很多人一说“伤筋动骨100天” , 就想着要躺着养100天 , 但如果真的躺着不动 ,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 比如关节僵硬、肌腱挛缩 , 活动受限导致肌肉萎缩 , 从而造成步行能力下降 , 稍微一走就疼痛 , 疼痛后更不敢走 , 陷入恶性循环 。
“对于不太严重的损伤 , 100天能恢复日常生活甚至恢复运动 , 但100天是练出来的 , 不是养出来的 。 ”张元鸣飞表示 , 2019年4月 , 英国运动医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提出了软组织损伤处理新原则PEACELOVE 。 其中 , PEACE是急性伤后处理的原则 , 包括保护(Protect)、抬高受伤部位(Elevate)、避免消炎药(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使用绷带或贴扎压迫(Compress)及正确教育(Educate) 。
“新指南里特别强调 , 要告诉患者下一步该怎么办 。 ”张元鸣飞指出 , 很多时候病人从急诊出来后 , 打完石膏不知道什么时候摘 ,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踩地;有病人受伤部位已消肿 , 石膏松松垮垮的 , 却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 , 讲清楚下一步 。 例如一些病人恢复较快 , 过两三天踩地就不太疼了 , 要经过评估后缩短用石膏的时间 。 ”张元鸣飞说 , 医生同时要对病人强调韧带恢复期间的问题 , 在急性期过后 , 如患处没有红肿、发热等现象 , 即可遵循“LOVE”亚急性期处理原则 , 包括适当负重(Load)、保持乐观(Optimism)、保持血液循环畅通(Vascularisation)、运动训练(Exercise) 。
“韧带想长好必须得有负荷 。 ”张元鸣飞表示 , 逐渐、适当的负重可以促进复原 , 强化肌腱、肌肉、韧带的修复 。 患者解除制动后 , 可以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 包括增加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本体感觉、运动控制和步态、恢复运动等 。 如果运动过程中疼痛肿胀加剧 , 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或者进行理疗 , 根据具体情况暂停运动 , 消肿止痛、炎症缓解后再训练 。
“康复训练并不是‘马后炮’和亡羊补牢 , 而是预防 。 ”张元鸣飞说 , 如果从崴脚早期就一步一步做好 , 后面的很多问题可能都不会出现 。
崴脚的尽头是“忧郁”?保持乐观、对症治疗、锻炼肌肉力量
由于脚踝和膝盖疼痛迟迟没有好转 , 汪淼开始变得非常焦虑:只要一些动作用到脚踝和膝盖 , 她就感觉会加重扭伤;每种药膏用一两天没见好 , 就找医生换药 。 她开始怀疑自己身体其他地方也出了问题 , 反复进出医院 , 最疯狂的一次 , 汪淼一下午在医院看了5个科室 。
除了疼痛导致失眠 , 行动受限无法工作 , 休养还让她错过了跟好朋友约好的旅行和闺蜜的婚礼 , 这都让汪淼一度有些抑郁 。
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将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列为12大类心身疾病之一 。 2020年发布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 ,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心理状况 。 相较于同为下肢负重关节的髋、膝损伤 , 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焦虑更严重 。
在门诊中 , 张元鸣飞也发现 , 脚踝扭伤的患者比其他关节损伤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 “人们生活中有太多的活动需要负重 , 崴脚后 , 生活半径就会明显缩小 , 上不了班、不能出去玩 , 影响情绪 。 ”
张元鸣飞对一名年轻患者印象深刻 。 患者30多岁 , 爸妈推着轮椅带她来问诊 , “一进诊室就哭” 。 在崴脚的两年里 , 核磁共振报告显示患者软组织没问题 , 但她却一直没能恢复到正常走路的状态 , 走路一多就疼 , 只能坐轮椅 。 为此 , 她辞去了工作 , 甚至已有抑郁和焦虑的问题 。 “因为在损伤初期处理得不太好 , 也没有在后续获得规范的康复治疗 , 所以她才会一直疼痛 。 ”张元鸣飞说 。
张元鸣飞回忆 , 经常有病人会和他说 , 崴脚以后身体就变差了 , 人的状态也变差了 , 开始各种地方都疼 , “这也可能会引起焦虑抑郁” 。 因此 , 识别有焦虑抑郁的患者 , 及时给予心理干预 , 同时明确病因 , 加强对症治疗 , 处理疼痛 , 通过康复训练锻炼肌肉力量 , 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
日常活动中如何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和韧带力量 , 减少脚踝扭伤的发生?
张元鸣飞建议 , 对于踝关节来说 , 全面练习小腿周围前侧、后侧、外侧肌群还有足内肌 , 同时训练平衡和本体感觉 , 才能有效增强关节稳定性 。 日常可以做一些针对性训练 , 例如运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勾脚、绷脚、足外翻/内翻训练等 , 还可以进行用脚趾抓毛巾、单腿平衡、在不稳定平面的运动控制等练习 。 “通过让肌肉和韧带共同发挥稳定关节的作用 , 关节就不容易扭伤了 。 ”
“我们科里有好多大夫都有一个特点——我们经常时不时把脚尖踮起来 。 在办公室待时间长了 , 站起来踮踮脚;等公交车的几分钟里也能踮一踮 。 ”刘振龙说 , 这个动作叫提踵 , 把脚尖踮起来之后坚持5-10秒 , 放松一下 , 如此循环几组 , 有助于锻炼小腿肌肉 , 加强脚踝的稳定性 。
刘振龙表示 , 日常生活中导致崴脚的原因有很多 , 除了运动损伤 , 最常见的就是下楼梯踩空扭伤 。 “因此 , 运动时要尽量减少过于剧烈的对抗性运动 , 日常走路需要注意路况 。 ”刘振龙说 , “最重要的是 , 集中注意力 , 走路不要看手机 。 ”
【年轻人崴脚是小事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见习记者 谭思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