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换|那些年我们打过的生长激素:扎针3年,豁出一辆宝马的钱换孩子长高30厘米( 三 )


小学三年级的某一天 , 我的胸部突然有些疼痛 , 家里人带我到医院检查后 , 说是有早发育的迹象 。 做了生长激素的激发测试后 , 确诊性早熟 。
跑了上海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等好多家医院挂号做检查 , 都说我是矮小症 , 也叫侏儒症 。 不仅要打生长激素 , 因为性早熟 , 还需要打抑制发育的达菲林 。
其实 , 刚确诊的那段时间 , 是最佳的治疗时间 。 但我家一直处于犹豫和观望的状态 , 从确诊到打针 , 犹豫了有大半年时间 。
当时都没听过说打针还能激发孩子长高这事 , 家里人会非常担心有没有副作用 。 其次也是费用问题 , 抑制针达菲林一针就要一两千元 , 生长激素也是每天都要打 , 对我父母而言 , 经济负担太重了 。
我记得有一次是去安徽芜湖找一位很有名的医生问诊 , 父母特意请了两天假带我去 , 从早上八九点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多才看上 。 这说明在10多年前 , 矮小症患者这个群体的规模已经很庞大了 。
当时 , 医院门口我们也碰到很多家长 , 从衣着打扮上可以看出是从比较偏僻或贫穷的地方过来 , 身上两三千块钱的检查费都是和亲友借的 。 排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家庭 , 他们想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 但听医生说这个费用需要10几万元时 , 就放弃了 , 实在打不起 。
犹豫了半年后 , 我父母觉得 , 孩子的外表是构成其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部分 , 现在身高形象很重要 , 家里又只有我一个孩子 , 一定要打生长激素 。
生长激素需要天天打 , 有时候爸爸扎得不好 , 肚脐眼旁边就会鼓起个小包 。 有次为了不打针 , 我躲到衣柜里藏了起来 , 但最后还是被爸爸揪出来打了针 。 妈妈也会很注意我的饮食 , 在那几年里 , 我几乎没有碰过一点快餐食品 。
我家只是上海普通的工薪家庭 , 打针的钱需要咬咬牙才能拿出来 。 当时妈妈的工资全都贴到我每个月的医药费上 , 爷爷还支持了我家几万元 。
前段时间翻到爸爸记的一个账本 , 打了3年针 , 花费了10几万元 。 还有检查费、每月来回医院的路费等 , 这些都是没算进去的 。 这还是11年前的价格 。
但我家都觉得很值 , 如果不打这个针 , 医生预计我的身高可能会在144cm~146cm之间 。 从129.8cm到停针前的158cm , 三年我长高了近30厘米 。 停针后我又长了2厘米 , 现在身高在160cm左右 。
我妈妈有些后悔 , 她觉得当年要是不考虑钱的因素 , 让我再多打几针生长激素 , 说不定还能长到165cm 。
在我确诊后 , 我妈妈在QQ上加了不少患者交流群 。 在我通过生长激素成功长到正常身高后 , 她会很热心地给一些处在迷茫期的家长做分享和咨询 。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 , 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副作用 。 但还是强烈建议孩子有矮小症倾向的父母 , 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做诊断 。 一个孩子发育的年限就那么短 , 打生长激素就是在跟时间比赛 , 要赶在骨骺闭合前 , 越早做干预效果越好 。
“食补不能增高 , 家长要正视矮小症 , 不能有侥幸心理”
潘嘉严 安徽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从医30多年
目前 , 我国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2.5% , 但根据我从医30多年的经验来看 , 真正得到治疗的 , 可能只有10%~20%左右 。
一方面是家长不愿意承认问题的心理在作祟 。 矮小症属于寂静性疾病 , 看着孩子活蹦乱跳的 , 家长对这个疾病的接受度不高 。 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 觉得自己孩子没毛病 , 总是认为是“晚长”或“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好 。
另一方面 , 大家对生长激素的误解太多了 , 总认为是激素就有副作用 。 但是 , 因甲状腺素缺乏而得到治疗的孩子比例较高 , 相比之下 , 因生长激素缺乏而得到治疗的比例就少了很多 。 实际上 , 在部分发达国家 , 早就把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纳入国民健康计划 , 而在中国需要治疗的人群中 , 有60%到现在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 。